日前,天津市水務局副局長張志頗做客天津政務網,詳細解讀《天津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的有關內容。張志頗表示,《實施意見》明確了天津水利改革發展的五個方面主要任務。
一是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優化水資源戰略配置格局,加強引江、引灤和引黃聯合調度。建成南水北調中、東線調水工程和市內配套工程。完善引灤配套工程,實施于橋水庫周邊綜合發展規劃,開展引灤沿線污染源綜合治理。實施地下水源地保護工程。優化供水廠網布局,新建、改擴建大港、漢沽等一批供水水廠,配套建設供水管網。實施二次供水設施、老舊管網和戶內立管改造,加強鄉鎮供水設施建設和管理,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完成咸陽路、紀莊子、張貴莊等深度處理再生水廠新、擴建工程,建成南港工業區、北疆電廠等海水淡化新、擴建工程,加快輸配水管網建設,有效引出去、供出去。
二是加強防汛抗旱能力建設。完成獨流減河、永定新河二期(天津南北兩大入海通道)、薊運河、大清河、潮白新河、北運河等行洪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完善城市防洪圈。實施重點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和海堤達標工程,加快推進中心城區積水片、雨污合流地區和老舊排水設施改造,完成薊縣山洪災害防治工程。從軟件上,健全防汛抗旱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部門協作、反應迅速、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加強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能力建設,完善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體系,健全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防汛搶險應急救援隊伍,推進區縣、鄉鎮兩級防汛抗旱服務組織建設,防汛物資儲備達到國家標準,加強水文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水文氣象測報能力。
三是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高標準完成清水工程,進一步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加快推進截污納管、污泥處置和面源污染治理,服務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堅持挖河、治水、造景、開發相結合,搞好重點河道綜合治理,建立中小河道輪疏機制,建設河網水系溝通工程。落實水環境屬地管理責任制,建立水環境質量考核評價機制,實行以獎代補政策,著力提升水環境質量。建立完善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管理體系,全面完成山區水土流失治理,推進山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構筑生態修復、治理、保護三道防線。嚴格控制地面沉降,全面落實地下水禁采、限采措施,完成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水源切換工程。
四是加強農村水利建設。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完成農村骨干深渠河網清淤疏浚、國有揚水站更新改造和農用橋閘涵維修改造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任務,推進再生水回用農業工程建設,建成一批中小型水庫和農業雨水集蓄工程。加快節水型農業建設,以農業產業園區、設施農業和大中型灌區為重點,加強末級渠系和田間工程配套建設,加快節水灌溉設施維修改造,建成一批高標準節水灌溉示范區。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及管網入戶改造工程建設。加快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村坑塘整治和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五是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完善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把節水工作貫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將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的主要約束性指標,納入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張志頗談到,為確保《實施意見》每個目標任務都有項目支撐,本著“量力而行、分步實施、根據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十二五”期間天津計劃安排水利建設投資810億元,實施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城市供水、防汛減災、水生態環境治理、農村水利和水利基礎能力等五個方面、82個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