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治理一直是“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最近,這一老大難問題在浙江省桐廬縣得到了較好的解決。據該縣環保局介紹,目前,全縣183個行政村及所有農家樂,已全部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行政村覆蓋。
近年來,桐廬致力于城鄉統籌建設。為實現打造中國最美山水型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標,自2009年起,桐廬在加大城鎮環境保護和整治力度的同時,全面啟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這項工程除了村村配備專職保潔員、設置垃圾箱等外,最主要的向各行政村鋪設污水管網。4年來,全縣已累計投入專項資金3.5億元,建設2000多個污水處理工程,鋪設2500公里污水管網,建造7萬余只窖井,惠及全縣16萬農村人口。
城南街道金東村是桐廬污水處理系統最后一批覆蓋的行政村。記者掀開農家小院前的窖井蓋,一池黑水臭不可聞,而在幾十米外的污水處理池出水口,流出的是清水。
目前,除了兩成左右的城郊村被納入集鎮污水處理管網外,桐廬其余鄉村均實現生活污水生態化治理。治理過程是這樣的:農民家里的生活污水先排放到窖井,匯入村里的污水池后,經沉淀、無動力壓氧、人工濕地、沉沙池等處理,水達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環保意識大為增強的農民還自覺地在污水池旁人工濕地上種植美人蕉、菖蒲、麥冬等親水植物,通過根系吸附凈化污水。
在桐廬,每個村都有污水管理員,負責日常的環保工作。該縣還在全國首創農村生活污水數字化管理水平,移動導航巡查和快速監測反饋系統,實現全方位的數據化管控。農村環境連續整治不僅極大地改變了農村的環境面貌,而且境內的河流水質也大為提升。監測數據顯示,富春江桐廬段的出境斷面水質,連續5年優于入境水。
近年來,桐廬致力于城鄉統籌建設。為實現打造中國最美山水型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標,自2009年起,桐廬在加大城鎮環境保護和整治力度的同時,全面啟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這項工程除了村村配備專職保潔員、設置垃圾箱等外,最主要的向各行政村鋪設污水管網。4年來,全縣已累計投入專項資金3.5億元,建設2000多個污水處理工程,鋪設2500公里污水管網,建造7萬余只窖井,惠及全縣16萬農村人口。
城南街道金東村是桐廬污水處理系統最后一批覆蓋的行政村。記者掀開農家小院前的窖井蓋,一池黑水臭不可聞,而在幾十米外的污水處理池出水口,流出的是清水。
目前,除了兩成左右的城郊村被納入集鎮污水處理管網外,桐廬其余鄉村均實現生活污水生態化治理。治理過程是這樣的:農民家里的生活污水先排放到窖井,匯入村里的污水池后,經沉淀、無動力壓氧、人工濕地、沉沙池等處理,水達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環保意識大為增強的農民還自覺地在污水池旁人工濕地上種植美人蕉、菖蒲、麥冬等親水植物,通過根系吸附凈化污水。
在桐廬,每個村都有污水管理員,負責日常的環保工作。該縣還在全國首創農村生活污水數字化管理水平,移動導航巡查和快速監測反饋系統,實現全方位的數據化管控。農村環境連續整治不僅極大地改變了農村的環境面貌,而且境內的河流水質也大為提升。監測數據顯示,富春江桐廬段的出境斷面水質,連續5年優于入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