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料顯示,北京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水平的1/20,僅為107立方米。北京是世界上少有的以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源的大都市。自1972年以來,北京開始大規模開采地下水,1999年至2010年,超采的地下水超過56億立方米,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區。今年供水量24億立方米,缺口仍達13億立方米。對此,長期在北京居住的市民有無切身感受?
筆者近日實地調查走訪了多處居民區、公共場所,了解到,絕大多數市民由于沒有遇到過停水的情況,并不覺得北京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在日常用水中,許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現象。
公共場所用水浪費大
“本來20分鐘就能完成,硬要洗上1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站在那兒用水不停地沖。”在東城區的走訪中,一家便民浴室的老板對筆者說。為方便周邊居民,北京市的一些胡同設有便民浴室,規模不同,收費8元至10元,一般對顧客的洗浴時間和用水量沒有任何規定。
由于采取不限時長、不限量的收費模式,多數顧客在洗浴時,都喜歡把水龍頭開得很大,打開后在洗完前就不會再關上。東城區門樓胡同一家浴室老板介紹說,由于夏天天氣太熱,出汗較多,多數人都會選擇在家里用毛巾簡單地擦拭身體,浴室的生意并不好,“有時候三四天都沒有一人來”。盡管這樣,該小型浴室每月的用水量也超過了15噸。
交道口一便民浴室的負責人王女士道出了自己的煩惱:“我收費10元,但是冬天顧客大多都洗1小時左右,自來水費、電費以及燒水的柴油費加起來已超過10元/人,在做虧本兒的生意。”王女士不得已貼出通知,將顧客洗浴時間限制在一個半小時內,超時需要另外收費。
市民居家用水浪費在年輕人中比較多。
20多歲的李女士是某公司銷售人員,租住在朝陽區百環家園內近半年了,卻一直不清楚自己每個月的用水量。“因為每個月的租金里都含著水費,所以也沒有過問過。”李女士說,因為不在乎用了多少水,平時生活中自然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家住東城區東四十條的張姓老人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沒受過什么苦,平時不管花錢、用水都大手大腳的,洗雙襪子都要開著龍頭沖半天!”
在走訪中筆者還發現,但凡有手動開關的水龍頭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水龍頭關不緊的現象。有人統計,一個滴水的水龍頭一個月可浪費1至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要流掉3—25立方米的水,假如一個城市有60萬個水龍頭關不緊、20萬個馬桶漏水,一年就要損失上億立方米的水。
節水似乎是老年人“專利”
“您知道北京屬于嚴重缺水的城市嗎?”“不知道,沒覺得特別缺水。”
筆者在街頭、社區隨機詢問了25人,76%的受訪者這樣回答。至于《北京市節約用水辦法》的推行,受訪者無一人知曉。實際上,受訪老年人80%并不了解北京水危機的情況,但因勤儉節約傳統,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節水。
“這些年家里都沒有停過水,所以沒覺得北京特別缺水。”住在朝陽區雙井橋百環家園的劉奶奶說。“我們4口人,每月的水費也就20來元,不算多。”問她水費主要花在哪,劉奶奶說,“現在的蔬菜大都噴了農藥,每次洗菜都要洗上三遍;還有水果,我們都要先用洗滌靈泡一泡,然后再仔細沖洗。”這方面的用水量雖多,但關乎健康的事,劉奶奶認為是不能省的。但夏天一到,除了床單被罩,劉奶奶幾乎不用洗衣機,而且每次洗衣用過的水都留下來,以備沖廁所或者拖地用。劉奶奶坦言,家里雖沒有什么節水設備,但該節約的地方她都盡力去節約。
東城區門樓胡同董奶奶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節水習慣。“家里就我和老伴兩個人,每月用水3噸左右,也就花十來元。”董奶奶說。用水雖然不多,但是光洗衣服就用了2/3,為了節水,董奶奶可算是費了心思:“我平時就用淘米、洗菜的水來洗衣服,洗衣水再用來澆花”。雖然對北京的水情不是特別了解,但董奶奶還建議大家,洗臉、洗菜的時候水要接在盆兒里洗,而不是開著水龍頭用大量水沖洗,“這樣就可以為國家省很多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