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道鐵路橋涵未來3小時內最大積水深度超過1.0米,請相關部門及時采取信息預警、道路封禁等措施”,這是九江內澇一體化調度平臺在2023年7月22日11時,九江城區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下突降暴雨前3小時發出的預警指令,為城市內澇防控工作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差。
九江內澇一體化調度平臺實現了監測-預警-決策-調度的閉環管理,而其驅動內核是三峽上海院研發的一二維內澇耦合在線數值模擬技術,顯著特點是高模型精度、高響應速度、長預警時間,經過融合氣象、水文長序列數據的智能演算,模型分辨率達1米,模型精確度接近80%,城區降雨場次計算周期低于15分鐘,提前預測時間達3小時,達到國內外同類型技術較高水平。
調度平臺可顯示城區內澇風險分布情況,精準定位到高風險點附近的遠程監控設備,實時跟蹤水位變化。11時50分,隨著降雨強度下降,內澇點水位也接近預測峰值,達到1.6米的深度。同時模型也在緊鑼密鼓地跟隨降雨情勢,演算分析新雨量條件下的退水情勢,結合管流狀態,估算出涵洞的退水時間。事實證明,模型預測結果與現場實際情況高度契合,提前為運維人員提供了一張可靠的作戰地圖。
九江內澇一體化調度平臺內澇風險模擬
2023年7月22日11時50分長江達到鐵路橋積水監控
作為上海院2023年度“重大工程立功競賽暨安康杯競賽”參賽項目,九江內澇一體化調度平臺在質量方面,擁有高精度的計算和精準的分析;在創新方面,與模型進行了開創性的結合與應用;在管理方面,平臺可幫助水務工作人員根據平臺數據,及時有效做好防澇工作;在服務方面,平臺預警準確、響應及時、實現零投訴。
九江內澇一體化調度平臺的成功實踐是三峽上海院主動作為、發揮科技創新作用的體現。三峽上海院將發揮在數模領域二十多年的技術積累作用,深度研發一體化調度技術,持續迭代打造“內澇通”等運營管理產品,為長江大保護智慧水務信息化插上智慧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