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網漏損率是指在供水過程中管網漏水量與供水總量之比,這是一個衡量供水系統供水效率的指標。
據住建部公布的《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1年全國城市和縣城公共供水總量為742.16億立方米,漏損水量為94.08億立方米,綜合漏損率為12.68%,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同時,對于部分管網壓力較大的路段,容易出現爆管或者是滲漏問題,從而導致管網供水運行中的漏損發生,而管內壓力小、無壓力或負壓力時,外部的污水容易進入管網,若引起交叉污染,會造成供水水質污染。
對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到2025年,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 9% 以內。
CET智慧水務平臺如何助力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
傳統人工探漏的方式對于規模大、管網結構復雜的供水系統,檢漏存在效率低、發現時間長的問題。
CET智慧水務平臺通過DMA漏損分析和壓力分析等功能對管網漏損進行監測和管理,可以更快、更高效找到漏損位置和原因,減少傳統方法漏損檢測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助力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
【DMA漏損分析軟件畫面】
管網壓力監測點通常覆蓋整個管道網絡的重要部位,例如管道變化處、接頭、閥門等易出現漏損問題的位置,并根據管道的管徑、材質、流量等因素合理設置監測壓力點的數量,根據管道的特點和使用情況合理設置監測周期和監測時間。
CET智慧水務平臺通過實時監測所有壓力監測點位的數據,分析管網壓力的合格率,并用柱狀圖直觀地展示壓力報警數量的點位排名,讓管理人員更加關注重點區域的管網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