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的水務管理模式相比,新型管理模式不斷涌現。新型管理模式主要體現為從原水的取用到用戶末端,都采用數字化進行管理。數字化管理體現在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采用數字化管理,能有效地對水質進行監測并有效配送,提升了企業數字化管理,促進了供水企業的快速發展。
丨水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水務信息化經過多年發展,雖然已具備相當規模,但仍存在目標單一、資源割據、共享困難、效能低下、重復建設等問題,導致水務信息化資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從采集、通信、網絡、信息、業務應用各自為政;一些孤立的系統只能在有限范圍、有限時段內由少數人員使用;信息更新同步性差,不能自動傳遞,缺乏有效的關聯和共享,一致性和準確性差等等。
同時,人員配備及設備更新不能滿足當前供水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從全國目前的供水企業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制約供水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人員配備及設備更新不能滿足當前供水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管理模式老化,設備效率低下,造成企業供水事故頻發;管理水平較低。部分供水企業管理模式老化,未能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對現有管理模式進行改進。不能對供水的全過程進行水質監測,不能達到科學生產,規范供水的要求。
丨數字化平臺的功能需求

實現日常辦公管理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對企業內部的日常辦公進行數字化管理。簡化公文處理流程,簡化請假手續等流程,提升企業內部辦事效率,改進企業管理模式。在實現日常辦公管理的同時,實現即時通訊功能。在企業內部,對不同部門、組群內的成全進行交流和溝通,可以實現視頻會議、文件收發、即時通訊等功能。
實現水務全過程管理
全過程監測生產運營情況,通過生成各種圖表,提供企業決策的科學依據。同時,通過水務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生產運營的調度和管理。對各個站點進行監測,并根據站點反饋情況進行及時管控。
實現用戶的故障報修
通過水務數字化系統的應用,對用戶端的使用情況進行反饋。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通過管理平臺的呼叫系統進行信息反饋,水務企業在得到用戶的反饋信息后,對企業設備管網進行維護。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便利了用戶水務需求。
實現水務范圍的全網調度管理
從水務數字化管理平臺中,可實時觀測水務信息,調度水務范圍內的運行,實現全程一張網,一張網匯于指揮中心的管理模式。通過指揮中心對全市的水務情況進行監測,做到及時搶修、及時管理、安全穩定運營。
實現水務網格化管理
通過水務數字化管理平臺,能夠對水務網進行網格化管理,對網格的責任區進行分區,提高水務企業人員的管理水平,確保水務責任落實到位,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
丨管理效益分析

通過對水務企業的數字化管理,能夠實現對水質的全過程監測,為企業的決策分析提供了科學依據,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保障了末端用戶的合法權益。提升了水務企業的決策分析能力。通過數字化管理,能夠實現數字化辦公與數字化服務。實時數據的采集,為企業的決策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掌握生產情況、運營情況及末端用戶使用情況,進而為企業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促進了企業的標準化運營。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企業的規范化運營。規范化運營能夠使企業向著國際化管理模式發展,有利于企業的文化和技術交流,推動了企業快速發展的進程。通過平臺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辦事能力,形成了一條龍式的服務,提高了企業社會形象。
丨水務信息化管理實例
在現狀評估和需求分析基礎上,珠海水務結合水務環保行業整體發展思路和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對企業應用架構、數據架構、集成平臺、信息安全體系、IT治理體系進行了詳細規劃。通過五大智慧信息化平臺(智慧供水、智慧排水、智慧工程、智慧治理以及智慧管控)建設,打造“全面感知、廣泛協同、智能決策、優質服務”的智慧水務。實現了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供水業務、排水業務、水務環境工程業務、環境治理培育業務和綜合管控的有效融合。實現企業資源數字化、生產運營協同化、管理決策科學化和基礎設施穩健化,使集團信息化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

珠海水控集團信息化項目總體估算
2016-2020年,珠海水務集團信息化建設投資估算為3050萬元:
-
應用平臺投資約1791萬元;
-
基礎設施平臺投資約550萬元;
-
保障體系投資約410萬;
-
專題研究投資約200萬;
-
培訓費用投資約9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