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飲用水新國標的全面實施,飲用水安全問題一度引起人們的關心和熱議,飲用水凈化技術也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目前,我國地表水水質狀況總體上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為了保證供水安全,多數城市的自來水廠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升級改造。膜技術被列為“十二五”國家水專項飲用水安全保證技術,且很多水廠在升級改造過程中也都在進行膜技術相關研發工作,包括膜系統工藝以及膜和傳統技術的集成組合工藝。大量工程研究表明,通過膜的優化組合可使水質達到飲用水106項的水質指標的要求。
成本問題是膜技術規模化推廣應用的關鍵問題
膜技術規模化推廣應用,成本是關鍵問題。隨著工藝進一步優化,投資、運營管理的進一步提升,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戴海平日前介紹了兩組節省運行成本的新型膜技術-連續膜過濾(CMF)和浸沒式膜過濾(SMF)。CMF工藝是以中空纖維超/微濾膜組件為中心處理單元,其技術核心是高性能抗污染膜組件以及與之相配合的獨特膜清洗技術。(SMF)工藝是超低壓中空纖維膜技術與CMF技術相結合而派生出來的一種新型的膜過濾處理工藝。它使用開放式中空纖維膜組件,將膜直接置于充滿待處理水的膜池之中,通過泵的負壓抽吸和大氣壓力,使水透過膜表面,從中空纖維膜內側抽出,達到過濾凈化的目的。這兩種工藝均可采用常用工業化學藥劑進行系統清洗,節省運行成本。同時,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使設備使用起來非常的簡單方便,維護起來也比較容易。
超濾組合工藝 飲用水凈化中試研究
目前,膜技術在飲用水凈化方面還沒有達到非常理想或完全成熟的狀態,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新型水廠提標改造需要進行中試實驗,其考核的內容是水質凈化效果。不同水廠提升改造的目標不同,如:超濾技術主要是考核濁度、微生物和有機物指標,另外更多的是考核整個膜系統的情況,如系統運行參數、系統的能耗、通量穩定性、清洗周期和清洗方式等,其中,系統的能耗由于其直接關系到后期工程運行成本,所以是業主非常關心的問題。通過這些中試試驗研究可以為后期大型改造提供很好的參考。
超濾組合工藝 在水廠升級改造中的應用
戴海平在“2012水業技術論壇”上介紹了CMF和SMF技術在自來水廠升級改造工程中應用情況。其中,一個項目是2011年6月完成安裝調試,投入運行的,該項目采用“調蓄預沉+加氯預氧化+氣浮除藻+炭砂濾池+壓力式超濾”的工藝流程,產水規模為50000m3/d,設計為8個機臺,每個機臺設計產水量為6250m3/d,每個機臺設計100支UOF4d超濾膜元件,膜設計通量為65LMH。另外一個項目是同年9月完成安裝調試,并投入運行的,該項目采用“調蓄預沉+加氯與氧化+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浸沒式超濾”的工藝流程,設計參數為17000m3/d,設計通量為37L/m2.h。目前這兩個系統都運行良好,出水水質達到新標準,106項指標全部合格。
借我國水環境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之勢,膜技術在水處理市場中憑借其處理效果的獨特優勢迅速發展,隨著其技術、工藝的不斷優化創新,成本也會不斷降低,膜處理技術將會在水處理行業擁有更大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