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新時代被賦予了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使命,而優質飲用水供給是國際化城市的基本標志之一;為全面提升城市供水供給能力和質量,打造“深圳水”品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委市政府決定:到2018年底,要將鹽田率先打造成全市自來水直飲示范的“樣板”和對外展示的“窗口”,2025年全市實現自來水直飲。
集團作為城市供排水事業的主要承擔者,肩負著時代重任。即使擁有豐富的供水運營管理經驗,完善的水務管理、服務體系,雄厚的科技實力,但這項涉及供水全流程、管理全鏈條、主體多元化、復雜的、系統的、技術性強的工程,對首開先河的集團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如何翻越這座巍峨高山,跨過這片蒼茫大海,在全市甚至全國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自來水直飲“支撐技術包”,成為擺在全體深水人面前的難題。
前路漫漫,困難重重。但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深水人,以強烈的擔當精神,涉險灘、破堅冰;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緊迫感,起好步,開好局;以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韌勁和抓鐵有痕的實勁,扎扎實實地干、久久為功地抓,最終完成了這件大事要事,給政府和市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圖說:工作人員正挑燈夜戰,切割供水管道)
強保障,以1234行動路線統領全局
為強化高位推動,嚴格責任落實,集團成立了以胡嘉東董事長、吳暉副總裁為雙組長,張金松總工程師為常務副組長的自來水直飲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在技術部,以下簡稱直飲辦),負責具體工作的落實。為全面了解工程進度,胡嘉東董事長、吳暉副總裁多次赴實地調研,就關鍵環節做出指導,明確要求,并每月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的瓶頸、難點問題;各分管領導更是緊盯分管領域,強力推進相關工作落實落地。
同時,集團編制了《深圳市鹽田區自來水直飲實施方案》,明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礎、三個抓手和四個保障的“1234”實施路線,解決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問題;分解主要任務,并將其項目化、表格化,明確完成時間節點與責任單位,督促各單位逐一落實。
在這項巨大工程開始前,為徹底摸查鹽田片區供水系統存在的問題,直飲辦組織各部門對其進行“全身體檢”,發現其供水基礎設施狀況良好,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但仍存在原水水質波動明顯、管網材質良莠不齊、二次供水設施建設標準低、維護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針對這些癥結,集團相繼開出了工程措施、管理提升和風險控制等良藥清單。
強規范,以最嚴格的標準緊抓水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找準供水系統癥結的基礎上,針對問題與風險點,集團以對標國際標準的要求,對原有的標準進行充實、完善以及再造,最終形成了以《優質飲用水水質標準》為核心的優質飲用水技術標準體系。該項體系囊括了供水全流程和管理全鏈條,主要涵蓋工程技術、運營管理、風險控制和客戶服務等內容的自來水直飲標準體系以及取水、制水、輸配等全過程的標準化技術體系。這些規范化文件,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設質量、規范供水運營、服務管理水平、從而引領城市供水行業進步。
“為保證體系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我們在評估日本、美國、歐盟等國際發達地區水質標準內容的基礎上,參考新國標修訂內容,新增6項基本指標,調查項目調整11項,指標設置方面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標準的全方位接軌。同時,對感官性指標及微生物指標做出了最嚴格的限制,共提升35項指標限值,最終形成了包含101項基本指標、24項調查性指標的水質標準,在全國飲用水質量標準體系中位居前列。”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黃河洵表示。
(圖說:正在改造中的鹽田港水廠航拍圖)
強基礎,以工程化措施提升系統保障能力
要實現鹽田自來水直飲,需確保供水每一環節都“給力”。因此,必要的工程化措施是其重要保證。為按時完成工程任務,集團管網運營部、工程建設部、鹽田分公司等部門,克服臺風、暴雨等天氣,夜以繼日搶進度、風雨無阻趕工期,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有問題”的供水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
“我們承擔了全流程供水設施的更新改造,具體包括原水系統監測預警的完善,鹽田港水廠工藝的升級、市政管網的更新改造以及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工程建設部負責人宋林說。“在諸多改造項目中,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時間緊、任務重,且建設標準高,溝通難度大,是整個工程最大的‘攔路虎’”。
以某小區為例。該小區水費由物業公司收取,年初時,工作人員就改造事宜與其進行協商,但管理處以小區水質優良、管道無需改造為由,拒絕施工隊入場。工作人員無法,只能與用戶合作,采集龍頭水樣本,與市政管網水質作對比,用數據證明水質污染是由小區管網引起。經過多次協商,管理處終于同意改造,但中途又以“管線布置不合理”為由叫停施工,工程隊只能聯合設計單位、勘查單位對管網進行綜合勘測,證明施工路線正確后,管理處才悻悻然停手。
這樣的“攔路虎”在改造過程中數不勝數。集團作為優質飲用水四期入戶工程的代建單位,需完成108個小區,惠及20604戶市民。改造數量是前三期的總和,而時間卻為其三分之一;再加上施工過程中,個別市民、物業不理解、不配合,致使項目進展較為落后。為如期完成工作,項目組成員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以工地為家,白天緊盯進度,晚上走訪客戶,與其進行充分溝通與協商。在臨近時間節點的前兩個月里,工作人員不分晝夜、全天候待在現場,餓了就隨便扒拉幾口飯,累了就在板房里躺一會兒,幾乎沒有一天休息時間。“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深圳嗎?我見過,且經常,因為那時我還沒睡”。項目組組長李震的朋友圈寫道。
(圖說:鹽田四街給水管網改造工程,相關單位正打開井蓋勘察管位是否能夠施工)
強管理,以HACCP為抓手提升管理水平
改造后的各環節仍是單獨作戰,如何將其串聯起來,形成一條線、織成一張網、匯成一個面,實現整體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這就需要管理。管理水平提升既是實現鹽田自來水直飲的催化劑,也是其關鍵所在。
為對供水全流程的水質進行監管,做到先于發現,及時處理,變被動為主動,集團建立健全了以HACCP質量管控體系為核心抓手,涵蓋智慧水務、水質監測升級和客戶服務提升等措施的全鏈條管控體系,打破了“最后一公里”的壁壘,實現了全鏈條上的監管無死角,解決了供水管理系統性及銜接性不足的問題。
構建全流程HACCP質量管控體系。“將HACCP質量管控體系應用于供水全流程,做到不落下任何環節,提前發現可能影響水質的潛在風險,并對其進行預防,將其扼殺于萌芽之中,確保全流程水質安全,是集團鹽田自來水直飲工作的重點也是最具亮點之一。”直飲辦負責人蔡倩表示。
構建鹽田區全流程HACCP質量管控體系,實際上就是給整個系統打上預防針,提前識別系統中的“破壞分子”,并對管網、二供等薄弱環節進行強化,以提高整個系統的安全性。在這項工作中,全面識別顯著危害和找準關鍵控制點是其核心內容。為準確找出每一項危害,水質監測站聯合有關單位,地毯式地梳理、分析了從源頭到龍頭輸配全過程;同時借鑒國外先進城市經驗,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把脈,查漏補缺,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全面提升供水全流程質量管理水平。
以小區管網及二次供水設施的HACCP管控體系建立為例,為確保水質在輸配過程中持續達標,水質監測站聯合管網運營部、鹽田分公司全面梳理了自來水在調配、輸配(包括閥門、消火栓)、止回、二次供水和供水入戶五個工藝流程節點,并從“生物、物理、化學”三方面對其進行分析和梳理,共識別出危害48項,其中顯著危害3項、關鍵控制點2個。針對每個關鍵控制點,制定了包括關鍵限值、監控程序、糾偏措施在內的HACCP計劃表,為最后一公里水質的保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圖說:工作人員正運用 HACCP質量管控體系做二次供水水質突變演練)
智慧水務顯神通。為強化信息系統對該項工作的支撐,改變過去在線監測點數量不足、系統數據未形成關聯共享等問題,集團今年啟動了智慧水務示范建設項目,初步形成了綜合性、智慧化的智慧水務保障體系。
為第一時間掌握管網水的水質動態,及時了解管網運行狀況,信息中心強力推進物聯網建設,在鹽田區供水管網建立了18個壓力監測點、7個流量監測點和31個水質監測點,安裝了660個智能消火栓,2.2萬塊智能水表,能實時獲取并傳輸水壓及水質數據;同時,構建以綜合調度信息平臺為主的智慧化綜合管理平臺,接入廠、站、網在線監測實時感知數據,對供水生產全過程及管網運行情況進行全面監測與分析,實現了鹽田區自來水直飲全網感知、可視可控、全流程異常事件的實施監測和閉環處理,改變了過去應急事件被動發現、被動處理的局面。
繩鋸可以木斷,滴水可以穿石。經過365個日夜的同舟共濟、披荊斬棘,集團上下齊心協力,快馬加鞭,最終完成了這件惠及民生的大事要事,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未來,深水人將繼續發揚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精神,大膽試、大膽闖,為城市供排水事業的蓬勃發展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