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起,深圳市民將逐步邁入用水“互聯網+”生活。
5月31日,深圳水務集團、中國電信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智慧水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共同開展智慧水務建設、物聯網產業應用等方面達成共識。這是物聯網新技術在水務領域的全新探索,開創深圳“互聯網+智慧水務”的創新試點。對普通市民而言,2016年8月起,深圳將實現第一批水表的智能遠程抄表,智能化的水務計費上傳系統將取代“上門抄水表”。水費也將能夠通過手機APP或網絡便捷繳費。
抄水表不用上門了
協議簽署后,水務集團將憑借中國電信NB-IoT的網絡,開展戶表集抄、管網監測、水務信息化應用整合等一系列創新合作,并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推進網絡規劃及建設、信息化改造等工作,加快水務集團向“互聯網+智慧水務”的轉型。
“目前,水務集團在深圳本地的終端用戶約120萬戶,到‘十三五’期末,全市抄表到戶率超65%后,本地終端用戶將達300多萬戶。”深圳水務集團負責人表示,面對未來用戶數量的急劇增加,水務集團以智能水表為起點來構造“互聯網+智慧水務”模式,借助華為和電信各自在通信技術和通信運營領域的領先優勢,構建智慧水務信息化體系,將進一步提升城市供排水保障能力。
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智慧水務則意味著實實在在的便捷、安全。首先,智慧水務省去了普通用戶每月抄表的麻煩,水表每個月的數據會自動上傳到數據庫;其次,用戶通過手機APP或網絡繳費水費,可隨時查看自家的用水信息;同時,用戶還可以查看給水管網的水壓、水質等信息,更加放心的飲用自來水。
水資源“家底”將一清二楚
水務物聯網意味著更安全的供水環境和更放心的飲水質量。
水務物聯網建成后,水資源的“家底”變得一清二楚。
“點擊電腦鍵盤,各種信息采集設備自動進行采樣分析,得到的數據傳回數據庫后,將在云計算中心對整網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并將永久儲存。” 水務集團客服人員介紹,根據給水管網各個節點回傳的大數據,不僅可以分析出給水系統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自來水在生產、配送、運營以及水壓、水質方面的各種問題,從而更為針對性、科學性的動態管理,提升城市水務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還可以進一步分析出不同群體的用水習慣,從而更加科學、合理的指導給水管網建設和改造。 來源: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