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號強化
中辦、國辦最新文件再次明確“推動企業工資合理增長”,這是繼年初國常會、促消費政策后,頂層設計年內第三次聚焦“漲工資”,釋放收入分配改革提速信號。
為何反復提“漲工資”?
消費驅動核心
工資性收入占居民總收入60%,政策重心從“發補貼”轉向“穩增收”,通過提升收入預期打破通縮循環。
分配格局調整
推行“限高、擴中、提低”:上調最低工資(如青海漲10.6%)、強化社保減免等“減負增收”組合拳。
財產性收入新抓手
• 樓市財富效應減弱背景下,政策首次將股市與樓市并列為“穩預期”關鍵,通過提升財產性收入(目前占比僅8%)激活消費潛力。
• 股市被賦予“經濟信心晴雨表”功能,需借牛市重塑社會預期。
行業收入差距顯著
• 202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月均工資破萬(12.4萬/年),私營單位僅5700元/月(6.9萬/年),差距近一倍。
• 行業分化加劇:IT/金融最高年薪近24萬,住宿餐飲/農林牧漁最低僅6萬。
改革系統性挑戰
工資增長需經濟基本面支撐,政策需協同企業減負、產業升級與就業穩定,尤其需關注2億靈活就業群體未被統計的收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