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來,“秋老虎”頻頻發威,我市(汕頭市)各地降水持續偏少,蓄水繼續減少。潮陽區已啟動抗旱應急響應,進一步采取措施,千方百計確保群眾生活生產用水。
潮陽區水利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全區大約3萬畝作物受旱,受旱地區主要在小北山沿山地區、山區和沿海地區。受旱較重的鎮(街道)有棉北、西臚、海門、谷饒、和平等地。居民生活用水不便的有城區、西臚、谷饒、和平等地方。其中潮陽城區飲用水源——河溪水庫蓄水量只剩500余萬立方,僅占汛限庫容的三成多。
為把旱情造成的影響及損失減到最低限度,近來潮陽區各有關部門紛紛行動起來,按“先生活,后生產”原則,全力抗旱。記者昨天在采訪中了解到,該區為確保城區30萬居民供水,河溪水庫現有庫容只用于生活用水,并加大向汕頭中心城區購進自來水的力度,每天從中心城區買水超過1萬噸,區財政專款補貼。同時啟動“引榕濟谷”供水應急工程,解決谷饒鎮生活生產用水。針對榕江水廠取水口水質日趨惡化,該區還決定從三洲攔河壩南干渠直接引水,保證榕江片區50萬人飲水安全。此外,為解決和平鎮練江北面4.5萬群眾用水,目前正在加緊推進從城區引水至和平的供水應急工程建設,鋪設供水干管7公里,預計投資400萬元。
目前全區已投入資金350萬元以上,增設抽水設備及引水、打井等抗旱設施,抓緊修復受損的蓄水灌溉設施。在旱情較為嚴重的西臚鎮,記者看到隨著清淤疏通灌溉渠道等抗旱行動的節節推進,這里一些溪渠的流水已經有所增多。該鎮水利所所長對記者說,近來他們每天出動4臺挖土機,對泉塘村路口到東鳳村潮水溪口的內河溝進行疏浚,“疏浚后沿途幾個鄉村農田灌溉水源緊張的情況已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