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本市(天津市,下同)將基本消除城區主要景觀水體黑臭現象,地表水體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部分水體水質得到改善。“十二五”時期,本市以河道治理和污水處理廠建設為重點,在全市實施大規模水環境專項治理工程,對中心城區水體污染比較嚴重的北豐產河、外環河北段等10條河道和環外29條農業骨干河道以及大沽排污河實施治理,水環境質量狀況達到基本穩定。主要河流中,達到泃河等8條河流水質好轉,其他河流水質基本穩定目標。新擴建污水處理廠26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3.4萬噸/日,全面完成了已有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這是本市環境保護系統近日編制的“十二五”規劃中要重點完成的指標。
“十二五”時期是本市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市,構筑生態宜居高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是環境保護面臨發展和減排雙重壓力、尋求突破的重要時期,也是環境保護協同解決重大問題、初步建立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環保體系的戰略機遇期。未來5年,本市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和燃煤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將得到控制,城市遠郊區環境空氣質量保持良好水平,全面完成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別控制在13.2萬噸、24萬噸以下的目標。到2015年,本市通過關閉第二煤氣廠完成35萬戶天然氣替代煤制氣工作,對51臺總裝機容量931.8萬千瓦的燃煤發電機組實施煙氣脫硫工程,同時通過改造其他燃煤設施等一系列節能減排工程,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全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持續良好。
5年內,本市將全面加強自然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取得新的進展,自然保護區建設水平與監管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自然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