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廈門將鋪海底輸水管道向金門供水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6-26  來源:廈門商報  瀏覽次數:498
    鋪設海底管道到金門,讓金門民眾也能喝上廈門水,這在技術上不是問題。一旦輸水管線建設起來,也可為廈金大橋或隧道建設提供基礎科學依據。
  夏季到來,干旱的金門又面臨缺水窘境。本月初,金門縣長李炷烽在北京提出金門向大陸買水,以改善金門淡水資源缺乏和湖庫水質不佳等問題。其實,從大陸接水到金門已是老話題。早在1996年,因久旱不雨,金門出現嚴重水荒,當時金門縣政府就要求臺當局開放從大陸買水。不過,基于政治考量,當局以“自給自足”為優先選擇,未予考慮。
    正如臺灣“經濟部水利署”署長陳伸賢指出的,“金門自大陸供水,技術不是問題,關鍵在于政策。”確實,大陸向金門供水,于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以廈門來說,因為“兩門門對門”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鋪設海底管道向金門供水。
    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廈門理工學院環境工程系博士石謙。石博士主要從事海岸帶環境地質研究與海岸帶綜合管理研究,對廈門—金門島輸水的管道選址有過充分且細致的研究,在他看來,“大嶝島的陽塘村到金門島獅山的管線方案是一條可行、投資少和施工方便的最佳線路。”
    A現狀
    先天性缺乏淡水
    金門地區由于雨量不充沛、雨季過于集中、枯水期長,先天就缺乏淡水。
    據石謙提供的數據顯示,金門縣的年降水量為1050cm,蒸發量為1695cm,平均年降水總量為1.58億m3,水資源的總量為0.88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100m3,每公頃土地占有水量為1.38×104m3,與全國平均的2470m3/人和2.83×104m3/ha相差甚大。顯然,金門地區是中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之一。
    石謙介紹說,由于金門諸島皆為巖石島丘,島上大范圍陸域僅發育很薄的風化層。因此,島上巖層的透水性差,雨水很容易于地表呈片流流失而不易滲入地下,島上缺乏厚的貯水地層。長期以來,金門縣天然雨水供不應求,一遇上干旱年,島上人畜飲水都十分困難。目前金門用水主要來自人造湖庫蓄水,這些湖庫主要分布于大金門島的東部。
    “海島缺水是全球性的普遍問題,我國也不例外。向大陸引水已成為根本解決海島缺水的有效手段,如香港、東山島的引水早已實現,湄洲島、南澳島等近年正在鋪設上島的水管。”石謙說。在他看來,利用大陸豐富的水資源,跨海從大陸引水是解決金門島缺水問題的最佳途徑。
  B對策
    鋪設管道是治本
    早在1996年,廈門就已將供水工程修到了大嶝、小嶝和角嶼,解決了“英雄三島”民眾長期以來缺乏淡水的難題。據悉,該供水工程本已準備鋪向金門,只是“臺灣方面不同意”,導致對金門供應淡水的事情一直擱淺。
    到了2002年,廈門市政府曾明確表示,為解決金門民眾用水問題,廈門已對向金門供水問題制定了多種方案。當時確定的近期應急措施是利用船舶向金門送水,并且廈門供水部門已準備兩艘300多噸位的專用水船待命送水,依托外輪供水點取水,條件優越,極為方便,水源也很充足,只要條件成熟,每天可運送較多的水量至金門。
    而從長遠方面來考慮,鋪設海底管道被認為是治本之策。“水下管道是一種持續、便捷、輸送量大的流體介質輸送工具,上世紀50年代初第一條海底管道在墨西哥灣鋪設以后,水下管道成為了江、湖、海中油、氣、淡水傳輸以及城市污水處理排放的主要途徑,在全球廣泛應用。”石謙介紹說。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水下環境復雜,管道既受到波浪、流、潮汐、腐蝕等損害作用,又面臨錨、平臺或船舶墜落物撞擊及漁網拖掛的危險,海底管道更要經受每年數次的颶風或臺風浪、風暴潮的考驗。因此,海底管道受損率相當高。“顯然,管道線路選擇不僅是海底管道工程設計、施工的基本技術依據,對管道使用安全與維護也至關重要。”石謙如是強調。
    C途徑
    5方案可供選擇
    石謙向記者介紹說,從平面位置上看,金門諸島位于廈門島東側、泉州市西南側,為泉州市和廈門市連成的新月形海岸線(東起圍頭,經石井、大嶝島、歐厝、五通、前埔,西至黃厝)所環抱。從區位上,大陸和金門諸島間有多條輸水的管線可供選擇(圖1)。同時,他給出了5條向金門供水的管道,并從地質條件、水動力條件、工程難易與造價、陸上已有的配套工程與設施狀況、使用安全等情況分析得出“大嶝島的陽塘村到金門島獅山的管線方案是一條可行、投資少和施工方便的最佳線路。”
    第1方案管線(A)
    【何厝—東坑】
    從廈門島東海岸的何厝向東連接小金門的東坑,直線距離6.0km,中間經一寬1.6km的巖石島礁區,島礁區兩側均為水深16~20m的深水道,海底為起伏不平的沙脊和礁石,最大流速均超過1.5m/s。流速大、地形起伏變化大,且沙脊易移動、易變,底床不穩定。
    此線所經廈門東側水道為船運、漁業生產、海上娛樂等海洋生產活動較為活躍區域。此線還需穿過小金門島后再次下海,并需經過3km寬、20m水深的金門水道,工程量大,水深和地形復雜多變也使施工難度加大。
    此外,本線須穿越晉江-港尾活動斷裂帶,這也是一不利因素。
    第2方案管線(B)
    【歐厝—五角沙】
    起自廈門翔安區的歐厝海邊,以155°方向伸至金門島的五角沙海邊,總長8.5km,其中大部分(6.5km寬)為泥質粉砂組成的淺灘區,僅需經過一條寬600m,深不足8m的水道。
    這是一條正處于緩慢淤積的水道,此處風浪比較小,水動力較弱,底床較為穩定,且管道易于施工和維護保養。但由于本線連接金門島的位置附近缺乏可以蓄水的淡水湖庫,因此還須投巨資解決島上引水和蓄水工程。
  第3方案管線(C)
    【陽塘—獅山】
    起自大嶝島的陽塘村,向SE40°延伸,通過一片淺水區到金門島的獅山海邊,總長6.5km,這里風浪最小,水流緩慢,地形平緩,水深也小,其中有一段細砂質的灘地,而且海底處于緩慢淤積狀態,穩定性好、無礁石和障礙物,目前廈門已把輸水管鋪設到陽塘村。
    本線登上金門島的位置周圍即有金沙水庫、容湖等諸多蓄水湖庫,這些湖庫都是金門島重要自來水源,已有完善的自來水管網。因此本線上島后基本無須再投資開展其他建設工程,這是最佳的線路。
    第4方案管線(D)
    【角嶼—西山頭】
    從角嶼向南到金門島的西山頭,直線距離僅2.0km,但此線海底流速大(>1.5m/s),礁石甚多、崎嶇不平,不僅施工有難度,而且維護十分困難。
    第5方案管線(E)
    【圍頭—山后】
    從晉江圍頭西高排伸向金門島的山后村海邊,直線距離為13.6km。從平面圖上可以看出本線距離最長。
    該線海底地貌多變,水深大,靠近金門島3km的海底水深超過15m),海流流速大和風浪也大,海底沉積砂層等易活動、不穩定,顯然這是一條投資大、施工難度大的線路,且管道安全性差、不易維護。此外,晉江沿海地區水源不足。因此本案應不可取。
    “選線是海底管道工程的前期工作,選擇海底管道線路時應綜合考量以下幾方面因素:第一,地質條件,以海底地形平坦、海床穩定、構造不活動區為宜;第二,水動力條件,風浪小、水流緩的弱動力區為佳;第三,工程難易與造價;第四,陸上已有的配套工程與設施狀況;第五,使用安全,維護便捷等。此外,諸如船運、漁業捕撈、采砂等影響管道安全的活動也應重視,選線時應盡量避開航道、浴場、砂場等等這些生產活動區域。”石謙說,“因此,對比以上各方案可以得出第三方案管線C(大嶝陽塘-大金門獅山管線)為最優方案。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