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水價之爭沸沸揚揚之時,住建部召集國內主要水務企業,在北京開了一場“水務改革座談會”。
記者從一位資深水務行業人士處獲悉,與會人士不僅有住建部水務政策顧問,還有十余名專門從各地趕來的水務公司老總。
“住建部很重視這次會議,城建司司長陸克華和副司長陳蓁蓁先后主持會議提取意見。”上述知情人士對記者說,這次會議主要是聽取水務行業對改革工作的看法,提出下一步繼續改革的意見。
“二次水改”就在眼前。
“二次水改”
據上述水務行業人士介紹,自2002年啟動“水改”以來,水務行業沿著市場化開放的道路已經走了7年,其中經驗和教訓都需要總結。
2002年12月,當時的建設部發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09年5月19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其中指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要負責研究進一步擴大市政公用行業特許經營的范圍,并制定相應的改革意見。
此次住建部組織水務行業座談,也被認為是落實國務院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意見的具體行動。據本報記者了解,住建部已經展開針對華南、東北等地的調研,相應的改革意見草稿已在撰寫中。
住建部將在調研和座談的基礎上,最終形成市政公用事業下一步改革的意見,其中關于水務行業的改革內容,被視為“二次水改”的指導精神。
沈陽市水務集團董事長張國祥介紹,當年啟動水務改革時,水務企業有10%的企業虧損,如今虧損面已經達到了70%。
另一方面,在過去的市場化改革中,有些地區盲目推行一賣了之的做法,很多地方政府看似獲得了溢價效益,實際上卻陷入了水改的困境。
住建部水務專家組成員、原浙江水協秘書長洪覺民在發言中表示,討論下一輪改革應首先正視和總結上一輪改革的經驗和問題,尤其是要防止地方政府借財政困難之名,將水務資產一賣了之;更要防范外資利用我國水務管理體制不健全之機,強加給國有水務企業一系列掠奪性商務條款。
在此次座談會之后,陸克華向本報記者表示,當前水務體制改革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問題,例如,在市場化體制改革過程中,政府責任如何界定;是不是所有市政公用行業企業都適用市場化改革方式等等。
水務企業“七年之癢”
由于這次參加座談會的都是國有水務企業,因此代表們在討論的時候,都十分強調國企在水務行業改制中的作用。
例如,張國祥就表示,水務資源屬于戰略資源,在改革中不能因為市場化而失去了政府對水資源的控制力。
他建議,堅持國有企業為主導的改革模式,研究如何吸引民間資本參與,而不是賣掉水務企業股份。這位企業代表認為,從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的途徑,應該重于通過賣股權獲得一次性融資的途徑。
國融大通國際財務顧問公司是座談會唯一邀請的水務咨詢機構,水務咨詢經理李智慧、吳淼提出了“水務改革十條建議”,當下水務改革應該堅持一些必要的原則。例如,不搞管網分離;不搞固定回報;強化政府監管責任;認真審查高溢價轉讓時附加的商務條件;水務資產轉讓談判過程中,應堅持水務企業為主體。
以沈陽為主要模式的“水務一體化”模式被參加會議的代表們所認可。當前,改制后的沈陽市自來水公司主推的就是城鄉供水一體化,給農村地區供應城市用水品質一樣的水,但是收費價格相對便宜。
李智慧說,大中型城市水務改革的基本模式應重點研究水務一體化方式。水務一體化包括區域供水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等,具有明顯的環境和經濟雙重效益。一方面,促進區域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和優化配置,強化水資源的節約保護,保障城鄉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態與水環境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區域水務類國有資產、業務、人力資源的重組和整合,實現行業的內生效益,打造水務品牌。
對于目前引起地方水價上漲的直接因素:地方城市水務設施超前建設問題,深圳金達萊環保公司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建議在執行城市發展規劃關于水務方面的要求時,應首先發揮現有供水設施的能力和效率,確有不足時,需要政府從城市化現狀、財力等實際情況出發,適度超前,量力而行。建設中,應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由水務企業擔任業主,有效制約隨意超前投資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