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協同機制,實現精準覆蓋。以稅務、水利部門為雙核心,聯動財政、發改、住建等十余個部門,形成跨領域協作網絡。建立動態管理機制,稅務與水利部門實時共享取水戶名錄,新增、注銷或信息變更的取水戶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數據同步,實現稅收征管與水資源管理的協同配合,確保精準覆蓋、高效運行。
優化征管流程,強化閉環管理。區水利局按征期核定取水量,于征期后10個工作日內將數據交接至稅務部門,稅務部門與取水戶申報數據進行比對,通過“水利核定—取水戶申報—稅務核查”閉環管理模式,提高征管效率。針對建設項目疏干排水、未經批準擅自取水、年度超計劃取水等特殊征收情形,細化取水量認定規則、適用稅額標準及取水戶申報繳稅時間,確保稅額核算透明公正。
釋放政策紅利,激發節水動力。農業生產取水戶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實行“自行判別、申報享受、有關資料留存備查”的辦理方式,減免申報流程。用水效率達先進值的企業,采用“企業申請—第三方核查—水利、稅務、財政共同審核”三級聯動機制,確保政策紅利精準直達,激發企業節水內生動力,推動綠色生產轉型。
聯動信用管理,強化日常監管。創新引入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機制,與稅收征管深度融合,依據省水利廳評定的信用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守信企業可享受降低檢查頻次、綠色金融支持和行政審批“綠色通道”等激勵措施,失信企業信息將跨部門共享,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動約束效應。同時,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模式,強化對取水計量設施、疏干排水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切實提升水資源監管質效。
下一步,宿豫區將繼續推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落地落實,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水平,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