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永川區紀委監委圍繞農村供水領域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聯合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等部門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開展監督。圖為近日,該區紀檢監察干部到青峰鎮了解相關情況。陳科儒 攝

重慶市忠縣紀委監委聯合有關部門對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建設進度及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確保群眾喝上安全放心的自來水。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在磨子土家族鄉磨子社區了解自來水管道鋪設等有關情況。黃明旭 攝
連日來,重慶高新區曾家鎮虎峰山村的村民迎來了一批又一批賞花的游客。“自來水通了,農家樂辦起來了,大家的腰包也鼓起來了。”村民老朱高興地說。
飲水安全事關千家萬戶和民生福祉。重慶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圍繞飲水安全這件民生大事,把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作為專項監督重點內容,緊盯群眾用水需求、水質安全、供水設施設備維護、飲水安全責任制落實等情況,做實“從水源到水龍頭”的全過程監督,堅持懲治貫通、查改一體,督促守護好群眾飲水安全。
強監督、壓責任,點題整治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從肩挑手扛、看天吃水,到水管直接接到家里,虎峰山村村民對挑水有著深刻的體驗。
此前,虎峰山村采用總表供水。表后管道供水管管徑小、分支多,部分管道裸露老化、破損,供水量不足,難以滿足群眾用水需求,甚至還有個別村社未通自來水,群眾反映強烈。
重慶高新區紀工委監察室將該問題納入重點督辦解決的民生實事清單,聚焦供水工程項目招投標、資金監管、施工規范等重要環節,向相關部門“點對點”制發工作提醒函,跟進監督供水點設置、專項資金使用、運營管理維保等內容,確保“一對一”逐項整改、對賬銷號。3個月后,虎峰山村飲水工程順利完工。
不只是關注有沒有水的問題,還要聚焦水質好不好、優不優。長壽區紀委監委針對群眾反映但渡水廠水質不佳問題,向主管部門反饋,并推動將但渡鎮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工作納入農村供水保障項目。為確保該項目落地落實,長壽區紀委監委全程跟進監督,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7條,督促完成管道改造25公里,解決了8個村社5000余名群眾的安全飲水問題。
如今但渡鎮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完成,三堡石社區黨委書記張雪蓮終于松了一口氣:“現在水壓、水質、水量得到全面提升,社區居民的怨言少了,我們的工作好開展多了。”
重慶集大城市、大山區、大庫區為一體,地形條件復雜,水資源分布不均,特別是部分農村地區,山高水低、豐枯不均,季節性干旱易發多發,影響群眾生產生活。該市紀檢監察機關暢通群眾反映問題和舉報監督的通道,持續加強與巡察、審計、網信等部門對接,多方面、多渠道收集農村供水保障領域問題線索,及時接收、響應和解決群眾訴求。
“從掌握的情況來看,飲水問題表現多樣、成因復雜,因為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一旦出現,群眾反映就會很強烈。”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群眾關心什么就重點整治什么,該市紀檢監察機關充分運用“群眾點題、部門治理、紀委監督、社會評價”機制,以解決群眾訴求為抓手,強化過程監督、清單督促履責,確保所有問題及時解決,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為此,重慶市紀委監委加強統籌,指導該市紀委監委駐市水利局紀檢監察組緊緊圍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涉水急難愁盼問題,從制度設計層面推動駐在部門扛起主責,出臺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規劃,落實農村供水保障項目資金計劃50.4億元,農村規模化供水比例提升至90%。
各區縣紀委監委結合農村供水工程“多、小、散”、工程運營管理主體眾多等實際情況,創新各種有效的監督方式,督促主責部門圍繞水資源配置、廠網布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壓實責任,加強水量、水質、水價監管,強化保障服務,確保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落到實處。
云陽縣紀委監委以大數據賦能廣泛聽取群眾呼聲,整合“云上民聲”“12345”政務服務平臺內容,搭建“云聲回響”治理平臺,智能梳理、歸集飲水問題類型,并向相關部門專題督辦,破解水利、財政、環保等多崗位職責交叉難題,推動供水從“分散管理”轉向“縣域統管”。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紀委監委深度融合“四項監督”力量,發揮對村(社區)巡察直插一線等特點,全方位、多渠道收集問題線索,共商共治、快移快處,推動解決“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推進不夠有力”等問題12個,處置問題線索3件,立案調查4人,批評教育和處理21人。大足區紀委監委采取“室組地+職能部門”聯動方式,圍繞水廠運營管理、管網運行管理、水質檢測、供水服務和應急管理等8個方面,梳理形成36項監督檢查要點,全面查找全區供水領域的權力運行風險點、監督管理空白點。
查風腐、抓整治,同向發力疏通“大動脈”與“毛細血管”
部分小型供水工程專業化管理程度較低、供水管網逐漸老化破損、制水工藝流程持續迭代更新……種種因素疊加,難免冒出“小問題”,如果久拖不改、長延不治,可能埋下“大隱患”。
去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連湖鎮遭遇強降雨,導致該鎮多條道路嚴重積水,道路塌方,交通受阻,農作物、飲水設施、居民住房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連湖鎮黨委政府及時對災情進行統計上報,并針對救災搶險作出了安排部署。但在推進過程中,因個別干部作風不扎實,留下了飲水難的后患:“我們回龍村6組漆樹窯處公路損毀,公路下方人畜飲水池被砂土掩埋,7戶33名村民飲水無法保障。”
收到群眾反映后,彭水縣紀委監委督促縣水利局立即對該問題進行調查整改,很快,通過新建水池、安裝管網,困擾群眾的飲水難題得到解決。
“個別領導干部的不作為、慢作為等作風問題導致了群眾的‘飲水難題’。”推動問題解決的同時,彭水縣紀委監委對連湖鎮4名領導干部及2名村干部進行嚴肅問責,敲響警鐘。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過硬的作風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保障。彭水縣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必須堅決守住不發生農村人口因水返貧、不發生整村連片缺水兩條底線。”
巴南區姜家鎮遇到的問題則與管網資金相關。該區紀委監委在專項監督檢查中發現,姜家鎮平原村村委會副主任趙某某涉嫌侵占群眾飲水管網入戶費。
經調查核實,之前平原村安裝飲水管網時,采取“政府出資+村民自籌”的方式。其中,為保障工程進度,自籌部分由村集體資金先行墊付。此后,村民陸續將相關費用補繳至趙某某處。趙某某收到費用后,采取手寫收條代替出具正規收據等方式,先后侵占74戶群眾繳納的飲水管網入戶費。最終,趙某某受到政務記大過處分,全額退還資金。
為切實糾治飲水領域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慶市紀委監委堅持水利工程“大動脈”與千家萬戶“毛細血管”并重,緊盯水利項目建設、大額資金使用、水費收繳等方面,糾風查腐雙向突破,以小見大,深挖徹查侵占挪用、虛報套取、吃拿卡要等問題。
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全面起底信訪舉報、審計和職能部門移送、巡察反饋、環保督察等方面問題線索,“清單化+臺賬式”動態管理,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加強對行業性、系統性風腐問題的研判,事實清楚、指向明確的,移交相關紀檢監察室快查快辦快結;情節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采用片區協作、掛牌督辦、提級辦理等方式,凝聚合力、攻堅突破,嚴肅查處合川區水利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陳丙安在水利工程中以權謀私、收受好處等一批違紀違法典型案件,持續保持嚴的態勢。
“不管是‘大工程’還是‘小水管’,都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必須深挖病灶、祛除病根。”重慶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要發揚釘釘子精神,盯住抓、持續抓,讓“靠水吃水者”無處遁形。
祛病灶、促治理,持續保障汩汩清水浸潤萬家心田
“我對水廠改造的成果很滿意,現在不停水了,水也很清亮,洗菜洗衣服都方便得很。”不久前,在綦江區三江街道照貴村水廠召開的農村飲用水提升整治現場績效評價會上,村民羅昭福給出了高分評價。
變化源自綦江區紀委監委開展的以案促改促治。之前,該區紀委監委查處了東溪鎮三正村水廠相關工作人員作風不實等案件,梳理案件暴露出的表象問題、分析深層次原因后,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向區水利局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全面摸排農村小型供水工程問題隱患,開展專項整治。
“案件查處是一方面,但更要以此帶動治理提升。”綦江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為確保整治成效,他們運用隨機入戶走訪、現場驗收以及調研座談等方式跟蹤問效,并重點對水廠維修養護質量、運行維護效果等情況開展“回頭看”,推動更新完善供水工程日常維護管理等制度7項。
整改效果則邀請群眾評價。包括羅昭福在內的30多名村民,實地參觀改造后的水廠、觀看飲用水凈化全過程后,再進行現場測評打分。
標本兼治,方保“源頭活水”。重慶市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圍繞供水難、管水難、水質差等問題,采用嵌入式監督、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約談提醒等方式,督促職能部門深入查找廉政風險點、監督管理空白點、制度建設薄弱點,推動“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
開州區紀委監委以白楊村人飲池水源枯竭問題為切入點,將推動解決“飲水難”問題納入群眾身邊具體實事范疇,緊盯水質安全、供水保障等開展專項監督,壓實區、鄉、村三級責任,全面排查、靶向施治,督促解決水質較差、供水系統損壞等問題73個,幫助近15萬名群眾喝上放心水。
群眾喝上了放心水,還要確保用上平價水。璧山區來鳳街道安樂村萬婆婆說,她交過的水價,最高曾經達到16元/立方米。
“農村水價貴,根源在于水管跑冒滴漏多。”璧山區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說,農村自來水基本上是一組一表,水廠每季度按照總水表計量,總量平攤到每戶計算水費,水管跑冒滴漏多,平攤到每戶的費用就高。
之前璧山區委第四巡察組發現,近兩年來,河邊鎮新四村的供水管網漏損率高達41.38%,鹽井河村供水管網漏損率高達48.74%。水價一高,村民們寧愿去水井挑水,也不愿意開水龍頭。
針對巡察發現的問題,璧山區紀委監委相關紀檢監察室梳理共性問題、整理個性問題,向相關職能部門、鎮街發出工作提醒,督促圍繞水費收繳、供水管網、水管員考核等全面自查,臺賬管理、銷號整改;協調村鎮供水公司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完善包戶、包線巡查體系。在共同努力下,區水利局持續更新老化、漏水管網,大力實施城鎮管網延伸工程,并創新開展“水價治理院壩會”,面對面與群眾交流,解決具體問題。2024年前三季度,璧山區農村供水管網漏損率平均值降至14.77%,農村用水價格降至3.22元/立方米。
“事雖小不做不成,就是要通過一件事一件事推進,真真切切讓群眾感受到專項治理帶來的變化。”重慶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