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省水利廳新聞發布會召開,介紹加快推進山東現代水網建設,助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實情況。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黃紅光介紹,省委、省政府深化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提出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改善水民生“四水統籌”總體目標,全省水利系統緊盯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保障黃河下游長治久安、促進水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等關鍵任務,全力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各項水利任務落實落地。
2021年以來累計完成水利投資1628億元
我省加快現代水網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堅持高位部署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水網規劃建設,先后印發實施《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方案》《關于加快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全面提升現代水網綜合效益的意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強山東現代水網建設的決定》,為山東現代水網建設夯實了基礎。
同時,全力抓好重點工程建設。堅持項目為王,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2022年8月我省成功申報成為國家首批省級水網先導區后,搶抓機遇,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持續提速水網工程建設。2021年以來,累計完成水利投資1628億元,今年前11個月完成投資673億元,投資總量、增幅均創歷史新高。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恩縣洼滯洪區、老嵐水庫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順利完工,加快建設青島官路水庫、臨沂雙堠水庫等一批重點水網節點項目。
堅決守護河湖長久安瀾。經過系統治理,全省跨市骨干河道、市管河道重要河段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其他河道(段)達到20年一遇,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抵御臺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能力有效提升,在防范應對臺風暴雨洪水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四不”目標,科學防范,及時應對,2021年以來,連續3年確保大中型水庫、骨干河道、重要湖泊無一出險,水利工程防洪減災效益顯著。
實現高耗水行業節水標準定額管理全覆蓋
我省大力實施深度節水控水,全面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堅定不移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的集約節約發展之路,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出臺《山東省節約用水條例》,制定完善節水激勵政策若干措施,節水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嚴格執行取水許可限批政策,指導東營、泰安、德州、濱州4市加快實施水資源超載治理。
積極踐行“節水優先”。大力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實施65處引黃灌區農業節水改造工程,基本實現灌溉計量到用水單元,全省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48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連年實現農業增產增效不增水。從嚴制訂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頒布實施218個行業類別1607個省級用水定額標準,實現高耗水行業節水標準定額管理全覆蓋。132個縣(市、區)達到縣域節水型社會標準,25個城市獲得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持續加強水資源管理。嚴格重大建設項目和產業聚集區水資源論證和節水評價,將取水許可用水戶和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的公共管網用水戶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范圍。全面完成取水口核查登記,年取地表水1500萬立方米、地下水500萬立方米以上的非農業取用水戶全部實現在線監控。扎實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2021年以來,累計壓采地下水量1.4億立方米,全省平原區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04米,漏斗區面積減少3188平方公里。
省級骨干水網長度達到1459公里
我省持續夯實供水工程基礎,全面提升民生公共服務能力。一方面,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調度水平。聚焦流域區域發展全局,相繼建成黃水東調二期、引黃濟青改擴建、峽山水庫膠東調蓄省級戰略水源地等重大水資源調配工程,省級骨干水網長度達到1459公里,膠東地區形成“四線三水”供水新格局,實現南水北調、膠東調水、引黃濟青、黃水東調、峽山水庫水資源全省聯合調度統籌使用。

另一方面,夯實鄉村振興水利基礎。深刻認識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是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計劃投資300多億元,以城鄉供水一體化為基本方向,從今年開始,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三年行動。按照省級推動、市級統籌、縣級落實原則,在平原地區重點建設大水廠、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在山丘地區重點建設區域規模化供水工程,全省累計建成規模化供水工程659處,4.3萬個自然村群眾飲水條件明顯提升,今年年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規模化供水率分別達到98%、90%,位居全國前列。積極推進25處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加快推進寧津縣和豆腐窩灌區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國家試點,提升農業用水效率和保障程度。
2021年以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13平方公里
我省著力強化河湖保護治理,全面提升水生態保護能力。深入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河湖長制為牽引,啟動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統籌推進河湖岸線空間管控,常態化排查整治“四亂”問題,累計創建美麗幸福河湖1966條(段),沿線群眾滿意度達到97%以上。積極探索河湖生態價值轉化,創新實施“水網+”行動,推進水網與文化旅游、內河航運、產業發展等深度融合,推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同時,持續改善河流水生態環境。科學實施沂河、大汶河等8條省級重點河流水量調度,加強主要控制斷面水量動態監測,大汶河連續兩年實現全年不斷流,全力做好小清河通航水位保障,助力小清河全線通航。
積極推動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常態化開展衛星遙感監管全覆蓋,統籌流域水系連通、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2021年以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13平方公里,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85.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
黃紅光介紹,下一步,全省水利系統將搶抓建設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的重要機遇,錨定“四水統籌”總體目標,全面加快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著力強化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持續推進河湖生態復蘇,不斷增強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奮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走在前上展現水利擔當、作出水利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