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主業強鏈
貴陽水務集團錨定“水務一體化”發展目標,優化和布局水務產業新格局,切實提升水資源保障服務能力。
為做強供水業務,全力推進“三降一升”(降產銷差、降漏損率、降成本,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工作,通過老舊管網改造、水廠技改、測漏補漏一系列有效舉措,集團產銷差及漏損率大幅降低,供水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為做優營商環境,通過精簡申報流程、壓縮辦理時限、簡化申請材料、便捷報裝申請等舉措持續從“獲得用水”的流程、耗時、成本、申請材料、便利度五個方面下功夫,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優質快捷的供水服務,整體服務水平再邁新臺階,并在全省營商環境評估“獲得用水”指標考核中取得排名靠前的優異成績。
為做精運營管理,狠抓智慧水務建設,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管網管線普查、設備設施定位、數據信息匯聚,基本實現了全市供水管網“一張圖”的數字化和可視化,搭建了從生產運營端、管網輸配端到用戶服務端的全業務流程,提高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效率,助推生產數字化、管理協同化、決策科學化、服務主動化。
為做深城鄉協同,統籌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彰顯國企擔當,加強水網建設,推進專業化運維、規模化供水、有償化使用,在貴陽市白云區、清鎮市、觀山湖區及南明區部分區域率先實現了城鄉供水同質、服務同等、用水同價。
聚焦短板補鏈
貴陽水務集團強化鏈式思維,奮力發展排水、污水、環保業務,補足產業鏈短板弱項,持續提升市場份額。
深入推進供排水一體化,在行業主管部門的統籌下對現有排水設施的基本信息及病害信息開展普查,摸清家底,構建完善運營機制。同時在園區環保管家、污泥處置、再生水、環保咨詢等方面統籌發力,積極承接云巖區、南明區11條排水大溝運維管養業務,為南明河、市西河、貫城河三條主干河道的長治久清貢獻力量。
穩步推進污水處理,通過EPC、BOT等模式擴大污水投資建設,運營管理貴陽市、遵義市6個污水項目,其中,松山再生水廠成為全國噸水處理占地面積最小的污水處理設施。
積極拓展水質檢測業務,集團下轄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貴陽監測站成功實現從供水檢測到排水檢測的資質擴項,為補齊壯大水務一體化全產業鏈奠定良好基礎。
開拓創新延鏈
貴陽水務集團聚焦上下游產業,積極拓展設備制造、物資集采、直飲水等業務,不斷延伸補強產業鏈,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智造產業落子開局,大力發展智能水表、二次供水設備、智能水泵等制造業務,打造供水設備自主品牌。目前,智慧水務全套自動化水表生產線已全面投產,填補了省內全自動化智慧水表制造的空白。
物資集采初見成效,發揮規模采購優勢,通過已上線的物資集采供應鏈系統,實現物資采購全過程標準化、集中化管理,集采成本大幅降低,形成以集團內循環為主體,對外物資貿易拓展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效益。
直飲水項目穩健推進,對標國家《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94-2005),高質量推動管道直飲水工作,為市民提供健康、新鮮的“活水”。截至目前,已服務金華園、中鐵閱山湖云著用戶約4500戶,貴陽市市級行政中心、觀山湖第八中學約6000人,正積極推進世紀城、興隆城市花園、金元國際新城、觀府壹號、觀山湖1號等區域直飲水入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