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上,福建省福清市因地制宜,依據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創新工作模式,讓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共享“同水質”“同水價”“同服務”紅利,創造了領先的“福清模式”。
因地制宜 創新“統管自建”模式
長久以來,福清市淡水資源匱乏,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尤其是龍高半島地區情況尤為嚴重。當地50萬群眾的日常飲用水源多以地下水、山澗水、小水廠供水為主,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都受到了較嚴重的制約。“龍高半島其實是富裕地區,村民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小汽車,但是喝水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福清市副市長林鶴志如此說道。

福清市污水處理設備 光明網記者 叢芳瑤/攝
為了解決用水難題,2019年,福建省將福清市列為全省首批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11個試點縣之一。談及城鄉供水一體化,福清市副市長林鶴志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表示,“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城鄉供水一體化所涉及的內容不單單是供水,而是與引水、治水相互關聯、密不可分。從源頭引水至水廠,在水廠進行處理,之后再通輸送到各家各戶,才能把這一滴好水送到群眾身邊。”為此,福清市委、市政府按照“建得快、管得好、可持續”原則,創新性地推行“統管自建”模式。
所謂“統管”,就是由市統一指揮,建成后統一管理;“自建”,則是由村自行籌款、建設,經過驗收試運行合格后,移交給水務公司管理。相比于以往僅依靠自來水公司獨立操作,“統管自建”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基層組織的力量,充分調動基層組織和群眾的主動性。
用“群眾聽得懂的話”做好群眾工作
宣傳發動群眾是福清做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的一張王牌。

宣傳畫《全動員 齊出力 定模式 籌資金》(供圖)

宣傳畫《鋪好管 通上水 先驗收 后移交》(供圖)
采訪當日,林鶴志副市長給記者展示了當地為宣傳供水工作所制作的宣傳畫。宣傳畫用簡潔清晰的圖畫與文字,直觀地傳遞出供水工作的全部工作流程。如今,這些宣傳畫遍布龍高半島一百多個行政村的主干道、中心場所。“跟群眾溝通,就要用他們聽得懂的話。”林鶴志副市長表示。
不僅如此,當地政府部門還依靠橫幅、傳單、宣傳手冊等宣傳方式,用村民聽得懂的話、看得懂的圖、算得清的賬進行廣泛宣傳。
喝上自來水是好事,但建管道的錢誰出?這是工程建設之初,縈繞在當地群眾心中最大的顧慮。考慮到福建地區僑鄉眾多,民間經濟實力較強,這就為當地政府打開了一條籌措資金的新路。
以此為依托,福清市政府部門積極發動在資金籌措上突出發揮好鄉賢帶頭作用。“我們會和這些鄉賢代表人物一起開會議事,這些代表聽說能為自己的家鄉作貢獻,特別是為自己的村子做好事,會特別積極。”福清市水利局負責人感慨稱。據悉,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依托鄉賢捐款已達近7000萬元。
經過各級補助及鄉賢捐款,每戶村民的出資額度得以大幅降低,這就極大調動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讓城鄉供水一體化得以順利開展。
成效顯著 向解決最后20米難題沖刺
自工程建設以來,福清市龍高片區高效完成了7鎮158個行政村的村內供水管網建設工程,以及13個村的村內供水管網提升改造工程,新增供水人口49.89萬人。2022年該工程繼續推進,新建村內供水管道1191.3公里,受益人口17.5萬人。
談及面臨的問題,福清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有些偏僻村落還存在水表沒有接到村民家門口的情況,也就是‘最后20米’的問題,我們會持續對工作進行全面梳理,并解決面臨的各種狀況,讓這項惠民工程真正“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