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至30%
本次《規劃修編》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廣州市水資源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萬元GDP用水量降低至13.41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12.19立方米,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低至6.90%,再生水利用率提高至30%;水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水資源優質高效的配置格局基本形成,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較2020年)2.92億立方米,新增水庫總庫容(較2020年)0.67億立方米,優質水供水比例提高至50%,供水安全系數提高至1.15;重要河湖生態流量有效保障,水資源質量穩步提升,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提升至10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至90.91%,建成高品質碧道長度100公里;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水利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制度與能力建設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到2035年,全面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愿景目標相適應的高質量的水資源剛性約束體系、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水資源長效保護體系,持續提升水資源管理和水科技服務水平,制度與能力建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35年建設碧道長度合計2000公里
《規劃修編》提出,建立調控有度的水權交易機制。加快推進江河流域水量分配,作為區域在該江河流域的用水權利邊界;省批復下達的地下水管控指標,作為區域的地下水用水權利邊界;對已建和在建的調水工程,調水工程相關批復文件規定的受水區可用水量,作為該區域取自該工程的用水權利邊界。
構建優質水源系統。推動構建廣州市優質水源系統,廣州市水質優于 II類的水源主要集中在三條江河和三個主要水庫,通過這些水源及相應的供水水廠,確保每個行政區的主要供水水廠均能實現優質供水。分別為“三江”:西江(思賢窖取水口、鯉魚洲取水口),北江(北江大橋取水口),增江(正果汀塘村取水口);“三庫”:流溪河水庫、黃龍帶水庫、牛路水庫。
構建再生水源系統。《規劃修編》提出,廣州市廣州市再生水利用主要集中在一個試點區域和一個關鍵產業。分別為:“一區”: 一個再生水利用試點區域——黃埔區,“一產”: 一個再生水利用關鍵產業—直流冷卻火電廠。以“一區一產”為廣州市再生水源試點區域和重點利用產業。
此外,《規劃修編》還要求有序推進碧道建設。積極探索新時期碧道建設時代內涵,將碧道建設作為城市治水升級版,實現從單純治水到城市綜合治理,還清于水、還水于民、還綠于岸,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實現空間綜合利用、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激活片區多元價值。規劃至2025年,建設碧道長度共計1506公里,基本建成貫通全市的碧道骨干體系,實現碧道、綠道、古驛道互聯互通,基本繪就“千里長卷,最美廣州”的碧道畫卷;規劃至2035年,建設碧道長度合計2000公里,形成覆蓋全市的碧道網絡,實現“水清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