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橋鎮好漢村屬于比較偏遠的村莊,且地勢較高,處于供水體系末端。自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實施以來,依靠徐橋水廠供水管網逐步延伸,村民飲水困難的問題得到解決,全村1104戶家庭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經過多年發展與建設,太湖縣先后建成(擴建)了新倉、彌陀、百里等418處集中供水工程和萬余處分散供水工程,解決和改善了25.39萬人的飲水問題,全縣農村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隨著這些工程的投入使用,基本建立起“水量充足、水質達標、用水方便、管理規范、運行良好”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形成了“骨干工程保障有力、鄉村供水布局合理、末端供水安全衛生”的農村供水格局。
山水環抱間,盛夏時節的寺前鎮喬木寨村風光宜人,寺前河穿村而過,這是寺前鎮最大的河流,流經喬木寨村、佛圖寺村、王畈村,全長11千米,流域面積50.4千米。
喬木寨村新屋組村民張愛華說:“我們這個河道原來比較亂、比較臟,去年通過水系連通工程,做得很整潔,工程質量很好,老百姓早晚可以在這個地方散散步,夏天可以在廣場上的亭子乘乘涼,非常舒服。”
通過集中連片統籌規劃、水域岸線并治,寺前河流域結合喬木寨村生態旅游和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寺前禪文小鎮建設、佛圖寺美麗鄉村建設、寺前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等,實現了從單一的防洪灌溉向“水美鄉村”綜合功能轉變。據了解,太湖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項目,綜合整治河長73.4千米,總投資10億余元,涉及7條水系、9個鄉鎮、12個項目區,受益村莊36個,受益人口7.3萬人。
近日,長河三橋下游約300米的河岸邊,幾臺大型機械正緊張作業,挖掘機、重型卡車來回穿梭,工人們忙著對護坡的植被和景觀綠化部分進行施工,該工程完工后,將全面改善長河環境生態,營造“城湖一體、水綠交融”的城市水生態景觀,形成人水和諧共處的秀美生態縣城,進一步提升城市人居環境水平。
“目前,我們項目已經完成深水調節閘、淺孔蓄水壩、左右岸上下游翼墻等主體的所有工作,各項水下結構已全部完成,預計在月底前能達到完工驗收的要求。”長河城區1號攔河堰工程項目經理黃杰宏介紹說。
近年來,太湖縣先后實施了長河、黑河、冶溪河等重點河道(河段)治理工程,完成了11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和方洲河山洪溝治理工程,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
太湖縣水利局局長王海平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大力實施‘水利+戰略’,打造幸福水利,著力提升水生態治理能力、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利信息化能力。為建設幸福美好太湖、實施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