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工作組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目標完成情況、制度建設和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形成考核結果,經國務院審定后向社會公布。結果顯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21年度考核等級均為合格以上,其中江蘇、浙江、重慶、廣東、上海、廣西、江西、安徽、福建、貴州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考核等級為優秀。

自2013年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以來,江蘇已經取得“八連優”的優異成績。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6%、糧食產量連年增長的情況下,用水總量控制在570億立方米以內,低于620億立方米的國控目標。全省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區達標率等指標均全面完成并優于國家目標,有力了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健全管控指標體系,強化總量強度控制
嚴控總量,細化分解國家下達我省“十四五”用水總量和效率控制指標,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聯席會議文件形式下達各設區市,全面構建以用水總量、萬元GDP和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核心的總量強度指標體系。
細分水源,完成111跨市縣重點河湖的水量分配。以區縣為單元明確地下水總量控制指標和水位控制指標,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進一步細化到重要河湖和水源。
調優結構,對水源結構和用水結構調整實施“兩手抓”,非常規水源利用規模增加到11.9億立方米,持續壓減地下水達4.3億立方米/年,攔蓄洪澤湖等洪水資源用于用水高峰期的農業灌溉。
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推進集約節約利用
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的囑托,全力打造豐水地區節水典范。
持續深入見“行動”,充分發揮聯席會議作用,分解節水行動實施方案2021年部門工作任務。及時修訂補充用水定額,制定林牧漁業、工業、服務業和生活用水定額共計126個行業中類、207個行業小類、353項產品、1003個用水定額。指導全省7900余個自備水源用水戶、3萬余家公共供水計劃用水戶開展計劃用水管理,計劃下達率達100%。
持續擴大創“載體”,出臺節約用水管理辦法、水務經理制度,創新制定印發節水型企業園區建設標準,修訂節水型企業建設標準,建設23個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和11個省級節水型社會示范區,實現南水北調沿線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和省級節水示范區建設的“雙覆蓋”。
廣泛宣傳造“氛圍”,組織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節水中國你我同行”“縣委書記談節水”等節水宣傳活動,把節約用水的理念送入了千家萬戶。
抓好重點難點攻堅,修復河湖生態環境
緊緊圍繞美麗江蘇建設目標,悉心保護好江蘇水資源,護航幸福河湖建設。
保護好“源頭水”,在全國率先實現城市水源地達標建設、雙源供水、長效管護全覆蓋,出臺全國首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管理與保護規范》地方標準,全面推進120個水源地規范化建設。
管控好“地下水”,認真落實《地下水管理條例》,率先確定151個工作單元的地下水管控指標,蘇錫常地區實現全面禁采,蘇中蘇北地區實施地下水壓采限采,建立地下水位動態預警機制,全省地下水位穩步回升,超采紅線區全面消除。
修復好“幸福水”,以1號省總河長令部署全省幸福河湖建設,全年建成600條以上幸福河湖。建立生態水位、生境狀況評價指標,完成138個重點河湖生態水位確定和保障方案編制,生態水位保障率達到100%。
強化標準規范建設,提升精細管控能力
以水資源管理“三項規范化建設”和數字手段,促進水資源管理提檔升級。
率先全域開展取水工程(設施)、水源地和取水計量等三項規范化建設,完成960余個取水口規范化建設和31個水源地規范化管理任務,實施計量體系建設三年行動,非農在線計量率達90%。
強化數字化手段賦能,省市縣應用取水許可電子證照系統,取用水戶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信息共享,省級年均投入約1000萬元,完成取用水實時監控、水源地監管、生態水位預警、取水戶政務服務、水資源管理考核等業務應用平臺。
推進改革創新試點,提升精準服務水平
先行先試推進試點探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要求,以南京江北新區、徐州豐縣等8個地區為重點,開展“四水四定”試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污水資源化利用決策部署,選擇無錫市新吳區、宿遷市、張家港市,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的先行試點。
積極推進水權制度改革,出臺《江蘇省水權交易管理辦法》,建設省級水權交易平臺,開展不同取水戶間、行業間、區域間水權交易,盤活存量水權達3000萬立方米。
全面啟動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全面啟動開發區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變“單個評”為“整體評”,探索取水許可承諾告知制度,為開發區發展提供便捷水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