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書寫鄉村振興水利保障新答卷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4-19  來源:中國水利報  瀏覽次數:320

書寫鄉村振興水利保障新答卷

安排脫貧地區中央水利建設投資634億元;中西部22個脫貧省份完成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投資434億元,提升了3302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啟動實施24處涉及脫貧地區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已安排年度投資計劃34.6億元;支持具備條件的脫貧地區開展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9個……這是2021年水利系統在鞏固拓展水利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水利保障工作交出的答卷。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要鞏固住、維護好水利脫貧成果,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水利基礎,更加聚焦農業農村農民,推進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4月1日召開的鞏固拓展水利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水利保障有效銜接工作會議上說。

保春灌就是保糧食安全

——著力推進農田灌排工程建設

都江堰灌區以占四川省約1/20的土地,提供了四川省1/4的灌溉面積和糧食產能,養育了四川省1/3的人口。為做好今年春灌用水工作,2021年年底都江堰灌區開展了工程維護整治,累計投入資金4355萬元,維修養護渠道106公里。同時,提前編制了年度供水計劃,2022年計劃供水88.8億方,其中農業供水41.6億方,目前已經向丘陵灌區輸水1.7億方。

“四川省水利部門派出7個工作組50余人次赴重點產糧大縣、冬干春旱易發縣、脫貧縣和鄉村振興重點縣,指導灌區渠系維修養護、用水協調等,確保水稻‘滿栽滿插’。截至3月下旬,全省累計泡田613.41萬畝,水稻栽插52.17萬畝。”四川省水利廳廳長郭亨孝說。

水利部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水利系統啟動實施24處涉及脫貧地區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已安排年度投資計劃34.6億元,用于除險加固、配套達標骨干灌排工程設施,更新改造灌區范圍內大中型灌排泵站,配套完善量測水設施,同步推進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利部聯合財政部印發《全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實施方案(2021-2022年)》,將132處位于脫貧縣的中型灌區納入實施方案給予支持,落實中央投資18.69億元。

2022年,水利系統將加快推進涉及脫貧地區的32處大型灌區和132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新謀劃一批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并積極規劃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區,推動優先將大中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建成高標準農田。

穩定供水提升水質“兩手抓”

——扎實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的湖北省英山縣,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設標準低,抵御風險能力弱。2019年夏秋季節,英山縣連旱104天,全縣3895戶13696人遭受不同程度臨時性飲水困難,2020年又遭遇四輪強降雨襲擊,直接影響到8.53萬人用水。

如何破解英山縣農村飲水安全的困局?英山縣堅持規劃引領,瞄準城鄉同飲目標,創造性謀劃出規模化供水新格局大藍圖,即1座日供水5萬噸、1座日供水2萬噸和2座日供水1千噸的4座規模水廠為骨干的工程體系,將10個鄉鎮集中工程全部聯通,使100%城鎮居民和75%農村人口同飲一管水。

英山縣水利和湖泊局飲水辦主任方伯寅介紹,英山縣在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充分發揮農村水廠后發優勢,在供水調度、凈化消毒、尾水處理上,大量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進智慧供水。

英山縣的城鄉一體化供水模式是全國水利系統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的一個縮影。2021年,水利系統堅決守住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底線,建立健全脫貧人口飲水安全監測機制,累計排查并推動解決1600多萬農村人口供水不穩定問題。中西部22個脫貧省份維修養護農村供水工程9萬處,涉及農村人口1.88億人;完成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投資434億元,提升了3302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84%。

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

——積極推進水美鄉村建設

從化區是廣東省廣州市面積最大的山區,素有“廣州后花園”的美譽。從化區中小河流199條,總長1275公里,水庫82座,年水資源總量28億立方米。從化區以第一批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為契機,系統解決了河湖有體量缺連通、有生態缺融合、有資源缺統籌等問題。

從化區將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與流溪河碧道示范段建設同向發力,實現了流溪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生態協同治理。緊緊圍繞流域山水生態格局與特色小鎮規劃理念,構筑“一軸二廊六域八節點”總體空間布局,構建出集生態保護、觀光體驗、綠色產業、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樹狀生態經濟文化帶。

“產業因水而興,城市因水而美,市民因水而樂”的大灣區水美鄉村從化樣板已初見成效。廣東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介紹,廣東省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建設以來,治理河道長度330.1公里,水系連通長度24.2公里,水源涵養116.1平方公里,受益人口達91.1萬人。充分釋放碧道綜合效應,建成鄉野型、自然生態型碧道1200公里,建成了廣州流溪河碧道、茂名“錦江畫廊”、清遠連樟村碧道等一批鄉村地區碧道精品工程、亮點工程,助力鄉村生態振興、產業振興。

在2021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2萬平方公里、開展9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的基礎上,水利部印發的《2022年水利鄉村振興工作要點》指出,圍繞鄉村生態宜居,開展水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爭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萬平方公里。二是加強河湖保護治理,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縱深推進脫貧地區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三是開展水美鄉村建設,以縣域為單元、河流為脈絡、村莊為節點,支持具備條件的脫貧縣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打造一批山清、水凈、村美、民富的水美鄉村。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