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龍王港干流水質達標率首年度達100%。
時刻新聞記者 盧楊屾 長沙報道
時值冬季,龍王港梅溪湖段碧波蕩漾,匯入湘江。
2020年,龍王港干流水質達標率首年度達100%,入湘江斷面平均水質達II類,全年達標入江規定的IV類要求,獲人民日報點贊,2021年梅溪湖水質持續改善,從地表Ⅳ類水質轉變為地表III類水質。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愿景令人向往,但更需切切實實的有力舉措。近年來,為解決好城市河流治理這個難題,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岳麓區不斷健全“三區共治”體系,狠抓龍王港流域環境問題整治。
作為湖南湘江新區水生態修復和水產業發展的重要綜合平臺,湘江集團湘新水務公司沖在一線,充分發揮排水、水污染治理、水景觀建設、水生態修復等眾多公共職能,專注作好“水文章”,讓曾經逼仄臟亂的龍王港正逐步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美麗愿景。
精致精美 匠心獨運作好“水文章”
龍王港又名溁灣港、麓橋河,是湘江的重要支流。
歷年來,由于上游來水水質較差,加之河道兩岸居民生活污水增多,截污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龍王港自凈能力逐漸無法負擔,演變出黑臭水體現象。
如何還龍王港一汪碧水,既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更是復雜系統工程。
38天,如何打贏一場如火如荼的碧水保衛戰?湘新水務公司搶抓工期,啟動了長沙龍王港流域黑臭水體應急治理工程。
2018年8月,陽光下的龍王港波光粼粼。在龍王港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先期工程(南園路-楓林路)現場,挖掘機等車輛轟鳴穿梭,70多名工人頂著烈日揮汗如雨。僅用38天,南園路箱涵排口污水處理和龍王港(南園路-楓林路望麓橋段)清淤及曝氣工程便完工。
這是湘新水務公司筑造水務精品工程的縮影。2020年3月,龍王港枯水期河道應急補水工程項目一二標段正式通水,這標志著枯水期的龍王港將不再“干渴”,區域水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也將同步提升河道、咸嘉湖和梅溪湖的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
龍王港枯水期河道應急補水工程是湖南湘江新區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自立項以來,龍王港枯水期河道應急補水工程便面臨著施工難度大、工程量大、工序復雜、時間緊迫、涉河涉水作業多、涉及權屬管理部門多等諸多挑戰。
“為按時保質完成通水目標,各參建單位加班加點趕工期,部分施工面春節不停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湘江集團湘新水務公司組織各參建單位復工復產,使龍王港枯水期河道應急補水工程成為湘江新區年后最早復工的項目。
源于對水環境的珍視、保護和利用,一個曾經臟亂逼仄的支流,河道變寬了,景觀變美了,性感的“中國結”步行橋開始吸引大量游人流連忘返。

自2017年以來,梅溪湖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質Ⅲ類標準,成為長沙市靚麗的新名片。
在梅溪湖畔,游人在藍天白云下縱身一躍,定格青春的瞬間。梅溪湖總水域面積約165萬平方米,環湖共計有8個雨水凈化區,采用雨水凈化工藝確保入湖水質達標,全湖共計種植50萬平方米水生植物。作為品質新城生態“高顏值”的景觀的代表作,維護好梅溪湖水體責任重大。

梅溪湖總水域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全湖共計種植50萬平方米水生植物。
湘新水務公司為守護好梅溪湖,打造了全國城市人工湖泊維護的典型標桿——長沙梅溪湖水生態一體化綜合養護項目,利用水生態技術對植深湖水體進行修復,提高水體生物多樣性,改善水生態環境,配合梅溪湖水質凈化廠及人工濕地項目共同運轉,自2017年以來,梅溪湖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質Ⅲ類標準,成為長沙市靚麗的新名片。
綠色為底 可持續發展扮靚品質新城
初春時節,走進梅溪湖水質凈化廠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花園式廠房的上方,一萬二千多塊高效單晶硅光伏組件依次排開,蔚為壯觀。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一萬二千多塊高效單晶硅光伏組件依次排開,蔚為壯觀。
梅溪湖水質凈化廠光伏發電項目,是梅溪湖國際新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由湘新水務公司開發建設運營。
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3.645兆瓦,平均每年發電量約323.53萬度,全部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并形成光伏行業成熟、先進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水務+分布式光伏”應用模式。
“該項目具有三方面優點,其一不占用城市寶貴的土地資源、有效地實現了資源與空間的二次利用。其二,采用獨有專利技術‘鋼結構+預應力鋼索’的新型支架形式,解決了大跨度支架與成本兼容的難題,確保了光電轉換效率最大化和揮發性腐蝕氣體對項目設施的腐蝕。”湘新水務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該項目全部電量優先供廠區設備使用,多余電量上傳到國家電網,從而提高雷鋒水質凈化廠能源自給率,減少碳排放、緩解城市環保壓力。
在梅溪湖喚日路以東,三環線以西,湖南首個復合區域能源項目——梅溪湖分布式能源站坐落于此。
項目采用先進的熱電冷聯產技術,利用可再生的污水資源和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為區域內建筑供能,項目達產后每年可實現供冷126MW,供熱53MW,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134噸,減排二氧化碳1.2萬噸。
梅溪湖區域倡導節能減排,分布式能源站助力梅溪湖國際新城打造綠色低碳型標桿。
乘勢而上 實力轉型擦亮“湘新水務”
今年4月,湘江集團與石門縣就城鄉供排水一體化PPP項目舉行簽約,項目總投資規模約20.68億元,對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和民生提質意義重大。
近年來,湘新水務公司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投資建設、運營管理、技術服務等專業優勢及能力,積極開展環保領域的市場拓展,已實現從水源保護到污水處理、從工程建設到項目運營的全產業鏈運作,將業務拓展到湖南各個地市乃至外省,不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企業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
在衡陽常寧市,湘南紡織產業基地宜陽工業園污水處理廠BOT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項目總投資約7510萬元,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正在試運行階段;在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贛湘合作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PPP項目目前已進入商業運行。
自成立伊始,湘新水務公司秉持“科技立企,創新發展”理念,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堅定不移走“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經營思維,深度挖掘水務、環保、新能源產業細分領域技術創新,不斷完善“產學研+應用示范”技術迭代升級之路。
早在2019年,湘新水務公司與湖南大學建立大學生實習教學基地;2020年,與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合作成立城市人工湖庫生態構建技術聯合研究中心;2021年,與中南大學、中機國際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協議,合作申報的“深度脫氮除磷技術相關課題”獲得省科技廳立項。
步步登高,目前,湘新水務公司現已組建完備的研發團隊,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認定已獲得湖南省科技廳審理通過,并擁有與業務內容深度結合的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授權20余項。
“站在‘奮斗十四五,啟航新征程’的歷史新起點,面對新的歷史機遇,湘新水務公司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行國企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根本發展理念,秉承打造為‘國內領先的城鄉環境綜合服務商’的企業愿景,在推動國家構筑綠色生態文明新時代偉業中不斷奮進。”湘新水務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話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