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副中心供水管網完善工程主要位于馬駒橋鎮和臺湖鎮,計劃沿九棵樹中路、運潮北路等31條道路新建管徑150毫米到1400毫米供水管線,長度約35公里。其中,暢和西路、大營村南路、召里西路等供水管線主要為北京學校供水;航研所東路、疃里新村路等供水管線主要為群眾供水訴求集中的小區解決市政水源問題;九棵樹中路、新華南路等供水干線主要為南水北調通州水廠解決配水問題。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明年5月底完工,將完善通州南水北調二水廠的配套管網系統,保證南水北調通州水廠配水干線與城市副中心供水管網連接,擴大供水范圍。
石景山區供水管網完善一期工程屬于石景山水廠的配套管網,計劃沿永引渠南路、鍋爐廠南路等6條道路新建管徑400毫米到1600毫米供水管線,長度約17公里。其中,劉娘府南街、金頂街等供水管線主要為冬奧會首鋼賽區供水,解決冬奧會單板大跳臺賽事及冬奧訓練基地用水;永引渠南路、鍋爐廠南路、特鋼中街等供水管線主要為石景山水廠解決配水問題,為首鋼南區、石景山保險產業園、保障房等供水。
據悉,該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明年6月建成。項目完工后,可為石景山區重點工程和2022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用水需求提供保障,同時可置換出大量地下水自備井用水,對涵養地下水具有重大意義。
“這兩個項目實施后,將進一步擴大公共供水管網服務范圍,有利于充分利用南水北調來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解決群眾用水問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兩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加強與周邊道路、雨污水管線等工程的統籌,避免重復投資及反復開挖,降低對居民生活造成的影響。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三五”規劃中明確,2020年底前北京計劃完成自備井置換和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線改造1000公里,完成中心城區及周邊地區供水管網建設改造1000公里。截至2019年底,市發改委已完成全部自備井置換和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線改造項目審批工作,自來水集團已實施830公里;已完成950公里供水管網完善工程審批,自來水集團已實施840公里。按照目前進度,預計可順利完成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