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貴陽市開陽縣作為全國100個非貧困縣脫貧攻堅普查對象之一,代表貴陽市接受國家脫貧攻堅全面普查。其中,農村飲水安全普查指標順利通過現場普查。
如今,貴陽市所有行政村實現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總人口181.4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均達到國家脫貧攻堅“飲水安全”現行標準,全市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共享優質供水。
農村供水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農村飲水安全關系到脫貧攻堅質量和群眾身體健康。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按照貴陽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全市水務部門把農村飲水安全作為水利工作的頭號政治任務統籌推進,在前期小康水行動計劃、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攻堅決戰行動的基礎上,又開展農村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
今年1月,貴陽啟動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工作,市水務局成立工作專班,聚焦農村供水水質、水量、方便程度、保障率四個標準,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大排查,針對排查出的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措施,逐一整改銷號,確保上半年全面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短板。上半年,全市完成147個農村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落實農村管水員1290人,改善12.4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目前,貴陽已基本建成以規?;┧こ虨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為輔、分散供水工程為補充的農村供水保障體系。依托專業供水企業的技術、管理優勢,貴陽正逐步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的一體化城鄉供水網絡系統,全市農村人口飲水正從“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
農村供水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息烽縣南望山頂部的雨灑村,是該縣最為缺水的片區之一。這里山高坡陡,多年來周邊幾個村的用水,都靠一處不大的水源解決。由于海拔高、水源有限、管網里程長,每到枯水期,村民都得面對用水困難。
為了徹底解決缺水問題,息烽縣在完成“五縱”南水北調供水工程后,決心規劃建設“一橫”供水工程。通過建設高坡井水廠且采取電力提水的方式,可將水送至南望山最高處的農戶居住區。如今,這座設計供水規模為2000噸/日的水廠,形成南北長22000米,東西寬8000米的供水管網體系,受益人口12518人。
息烽縣水務管理局副局長張守權介紹,供水設施是保障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的基礎,今年以來,息烽縣開展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以及規模化水廠修建等工程,集中式供水覆蓋率達99.8%,水廠自來水覆蓋率為93.4%,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滿足飲水安全標準,實現戶戶通自來水。
自大扶貧戰略行動開展以來,貴陽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至今累計投入4.63億元,通過重點支持農村增加水源、修建水廠、改造供水管網和配套凈化、消毒設施等,全力改善農村居民飲水條件,受益人口達52萬人。截至今年6月30日,貴陽共建有農村供水工程3193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總人口181.4萬人,農村供水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逐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目前,白云區已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地區供水與城市供水“同質量、同標準、同服務”的目標,近10萬農村人口自來水普及率達100%(管網入戶)。
“依托已建、在建、擬建的骨干工程,通過聯網及配套水廠、泵站、調節池、管網等設施設備,建設長距離、大管網輸水工程,用大水源、大水網來連通,用大水廠、大管網來覆蓋,全部進村進組入戶,確保居民獲得充足的水量,實現城鄉供水水廠大覆蓋。”貴陽市水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貴陽市在深化農村供水管理體制改革中,將會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全覆蓋。
整區城鄉供水一體化不僅可以降低供水成本,為保證和促進供水管理更加科學、規范、專業化創造有利條件,還可保障農村群眾“喝上好水”。
農村飲水安全是一項動態的、持續性的工作。按照省市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貴陽將從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兩方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
城鄉供水一體化方面,對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擴大城鄉供水工程覆蓋范圍,實現城鄉供水融合發展;突出規范化建設,通過“大并小”、達標改造等措施,推行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方面,針對全市農村供水工程分散、運行管理不完善等問題,貴陽市水務局編制了《貴陽市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護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護長效機制,逐步實現農村供水規范化管理、專業化運營、長效化受益,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飲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