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表明了黨中央對水資源管理的重視。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方針,增強戰略思維,注重科技創新,強化執法監管,廣泛宣傳動員,統籌推進生態保護、流域治理、水資源節約和管護,全面提升水資源管理利用科學化水平,被水利部認定為全國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堅持全民發動 推進節水社會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開展節水型城市建設,使節約用水成為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淄川區作為一個傳統的老工業城市,也是嚴重缺水城市,全區多年人均水資源量只有379立方米,僅為全國水平的1/6。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把節水和水資源管理的輿論宣傳嵌入到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文明城市創建、群眾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等重點工作中,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在全社會營造了親水、惜水、節水的良好氛圍。落實“節水優先”方針,我們廣泛開展節水型社會創建活動,扎實推進節水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黨員領導干部帶頭開展節水行動,積極引導每個人身體力行地把節約用水固化為日常生活習慣,推動實現由“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的轉變。
堅持全面治理 推進節水系統化
節水型社會創建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覆蓋、無縫隙、科學化的系統治理。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堅持“生態優先、轉型發展”主題,突出綠色發展,加大“散亂污”治理力度,堅決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產能。積極開展節水載體建設工作,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創建為國家第一批“節水標桿企業”和“水效領跑者”,建成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20家、省級節水型居民小區6家、市區兩級節水型機關86家。
同時,扎實推進“一山兩河”“森林淄川”“綠滿鄉村”系列生態治理工程,強化太河水庫、淄河流域及各個水源地保護,涵養水源,保護水源。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推進節水高效標準農田建設,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注重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用水計劃,加大地下水資源管理力度,扎實推進污水處理廠新建及提標擴面系列工程、再生水利用項目、城鄉供排水管網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戶戶通”、農村旱廁改造等重點工程,管網漏失率控制在10%以內,再生水利用率逐年提高。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在水資源配置、水需求調節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加強水資源管理制度創新,以業定價、以質定價、以量定價,促進水資源科學合理可持續利用。
堅持科技創新 推進節水智慧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發展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面對新一輪信息革命的大趨勢,我們積極學習借鑒先進地區水資源管理的經驗做法,充分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推進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水資源大數據建設,不斷提升水資源管理的智慧化水平,遠傳水表計量率達80%以上,工業用水計量率達100%,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達80.1%。
同時,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生產工藝創新,減少生產水耗,科學回收利用工業生產污水、空調冷凝水等廢水,最大限度降低單位水耗,提高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支持鼓勵節水設備生產、節水工程建設企業加快發展,加大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科技研發攻關力度,在各行業、各領域加大先進節水器具的推廣應用和更新換代,不斷提高水資源的集約高效循環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