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務集團技術研發中心許俊儀副總經理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水務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探索與思考并結合北控水務走出去成功的案例進行分析。
北控水務集團技術研發中心許俊儀副總經理
“一帶一路”倡議與機遇
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到現在是第四年,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新時期開放性經濟體系的重大戰略,必將引領企業走出去,參與到全球化的一個競爭、拓展外部市場。下圖是“一帶一路”提出四年以來的倡議效果。
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水量前三名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從“一帶一路”來簽約國家來看,截止到2015年末,“一帶一路”簽約的國家一共是64個,到2017年已經是65個國家。
中國對“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存量前15名的國家包括了新加坡、俄聯邦、印度尼西亞等等,這十個國家的存量總投資占到全球的74%,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系非常密切,這就是機遇。再來看一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怎么樣的狀況。首先沿線國家人口GDP、貿易,總量分別占世界總量61.9%、30.9%和32.9%。據麥肯錫預測,到2050年“一帶一路”沿線將會貢獻全球GDP增量的80%左右,發展潛力巨大。
新興經濟體方面,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資源消耗大,地理環境復雜,生態承載力比較低。上圖是我前年到印尼拍攝的照片,這個城市大概是60萬人口,貿易比較活躍,圖片上這個位置是十萬噸的自來水廠的取水口,這個取水口基本上被居民生活生產包圍了,中間的小房子就是日常排泄的地方,這樣的環境導致整個河流污染是比較嚴重的。好在他們的徑流量比較大,污染還是生活污染為主,好治理。但是隨著下一步經濟發展,必將會帶來新的環境污染問題。中國這些年高速發展,特別是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處理經驗,包括城市無水處理工業水處理等等,現在環境治理方面,從點源治理向面源治理過渡又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關于水務企業走出去的情況,2009年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2009年之前,中國企業其實在國外建了很多的比較大的,有特色的水務項目,但是這些項目都是抱團出海,我原來在設計院的時候就曾經參與過贊比亞、安哥拉等污水處理,錢一般是中國投的,但是項目實施前期是由經常做基礎設計建設的國企、央企主導的,這個階段水務企業或者環保企業,輸出的還是裝備、設備和技術。2009年,水務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胡錦濤主席的見證下,我們和馬來西亞簽訂了馬來西亞污水處理廠的備忘錄,轉型成為輸出工廠投資運營等綜合性的服務。
案例分享
這里分享一下馬來西亞的項目,地點在吉隆坡,全地下污水處理廠。原來廠址是曝氣氧化塘,旁邊有高樓小區跟馬路,環境影響是非常惡劣的,后面這張圖是實施后的效果,建成后,徹底消除了地上式污水處理可能引發的臭味、噪聲等污染,節約了70%的占地用于建設休閑景觀公園,同時出水標準也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有效改善周邊水體環境 。整個水線的竣工驗收是2015年7月25號,整個實施是2016年底全部竣工。
工藝流程是采用的改良的A2O工藝,采用通過兩點進水和兩點回流的設計,使得不同進水水質情況下可以根據應急方案隨時調整。
我們也帶去了很多綠色的技術,例如利用處理后的沼氣進行發電,配備了兩臺330千瓦的沼氣發電機組為水景自然采光帶供電,采光效果很好;還有尾水再生回用,將處理后的水回用到上面的景觀公園,成為景觀用水;同時也第一次將污水源熱泵帶到了馬來西亞作用在空凋制冷方面;還有太陽能車棚,建筑雨水回用等。
上圖是今年5月25日馬來西亞總理出席生態公園開幕儀式的照片,這個污水處理廠從開始簽約到最后建成的整個過程在當地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創下了很多個第一,它是馬來西亞第一個全地下污水處理廠,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地下污水處理廠,也是處理標準最高的一個污水處理廠。
截止到去年底北控水務集團整個海外業務遍布了馬來西亞、新加坡、葡萄牙包括澳門、臺灣地區。我們總投資在50億人民幣左右。
探索與思考
北控水務集團有很多走出去的項目,但不是每個項目都一帆風,這里有很多探索跟思考與 大家分享。第一,技術標準的規范非常不一樣。馬來西亞當地就有馬來西亞排水指南,相當于給排水手冊和規范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