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聞網訊 張鳴 黃維政報道:“用管道灌溉農田,再也不用擔心山體塌方堵塞田間渠道,也能及時排洪。如今灌區管道連通,荒地成了‘聚寶盆’。”春耕備耕時節,上猶縣水巖鄉村民張詩樂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去年以來,上猶縣通過項目區灌區改造,使3萬余畝農田喝上管道輸送的“自來水”。
上猶縣抓住全國第六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實施的利好,狠抓項目建設質量,通過小型農田水利綜合項目投資引導,充分發揮財政項目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積極整合部門涉水資金,為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注入活力,共投入各級資金2112萬元,改造29座灌區,使3.65萬畝耕地喝上了管道“自來水”。2016年,該縣灌區改造項目受益人口9.38萬人,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1.8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8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200噸,新增經濟作物產值1313萬元。
上猶縣抓住全國第六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實施的利好,狠抓項目建設質量,通過小型農田水利綜合項目投資引導,充分發揮財政項目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積極整合部門涉水資金,為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注入活力,共投入各級資金2112萬元,改造29座灌區,使3.65萬畝耕地喝上了管道“自來水”。2016年,該縣灌區改造項目受益人口9.38萬人,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1.8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8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200噸,新增經濟作物產值131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