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訊記者昨日從省南水北調辦獲悉,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兩年來,工程安全平穩運行,輸水水質全線達標,在保障受水區居民生活用水,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庫區和沿線治污環保,應急抗旱排澇等方面取得了實效。
東線工程完善了我省原有江水北調工程體系,增強了受水區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了揚州、淮安、徐州等7市50個區縣共計4500多萬畝農田的灌溉保證率。江蘇通過東線工程向駱馬湖補水,為保障蘇北地區生產生活、航運和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調成敗,關鍵在水質。東線一期工程在加強工程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水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提前實現了輸水干線水質全部達標的承諾,并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東線水環境治理,提高了區域水環境容量和承載能力,工程沿線的城鄉水環境極大改善。淮安市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稱號,“煤都”徐州也以碧湖、綠地、清水打造成宜居、樂居的綠色之城。
2014年,江蘇境內劉山站、解臺站、金湖站、淮安三站、淮安四站投入抗旱排澇運行,累計抽水5.8億立方米,為緩解淮北地區旱情和寶應湖周邊排澇發揮了積極作用。2015年,劉山站、解臺站抗旱抽水6882萬立方米,為保障地區生產生活、航運和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寶應站、金湖站投入排澇運行,抽水1.8億立方米,緩解了里下河地區和寶應湖地區的澇情。
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后,由于沿線省市增加了水資源的供給,直接給沿線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并兼顧重點區域的工農業供水,經測算,每年將增加工農業產值近千億元。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東線工程完善了我省原有江水北調工程體系,增強了受水區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了揚州、淮安、徐州等7市50個區縣共計4500多萬畝農田的灌溉保證率。江蘇通過東線工程向駱馬湖補水,為保障蘇北地區生產生活、航運和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調成敗,關鍵在水質。東線一期工程在加強工程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水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提前實現了輸水干線水質全部達標的承諾,并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東線水環境治理,提高了區域水環境容量和承載能力,工程沿線的城鄉水環境極大改善。淮安市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稱號,“煤都”徐州也以碧湖、綠地、清水打造成宜居、樂居的綠色之城。
2014年,江蘇境內劉山站、解臺站、金湖站、淮安三站、淮安四站投入抗旱排澇運行,累計抽水5.8億立方米,為緩解淮北地區旱情和寶應湖周邊排澇發揮了積極作用。2015年,劉山站、解臺站抗旱抽水6882萬立方米,為保障地區生產生活、航運和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寶應站、金湖站投入排澇運行,抽水1.8億立方米,緩解了里下河地區和寶應湖地區的澇情。
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后,由于沿線省市增加了水資源的供給,直接給沿線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并兼顧重點區域的工農業供水,經測算,每年將增加工農業產值近千億元。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