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物生存之源,是農林業生產發展的必要條件,肥料是生物增產高產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缺水與肥料的大量使用是制約我國農林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國的傳統灌溉方式仍然以渠道灌溉為主,渠道是我國農田灌溉的主要輸水工程。但傳統的土渠輸水滲漏損失太大,約占到輸水量的50%-60%,一些土質較差的渠道輸水損失高達70%以上。
水肥一體化以其高節水節肥率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引起了越來越多有關專家的關注
一套完整的滴灌系統主要由水源工程、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和灌水器等4部分組成
滄州水肥一體化技術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區最有效的一種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達95%。世界滴灌技術發展最有代表性的國家首推以色列。在以色列,幾乎所有的果園都用滴灌施肥系統,一般采用壓力補償滴灌,全自動化控制
水肥一體化。節水滴灌實現了灌水、施肥、施藥的一體化和可控化,水溶性肥料、農藥可隨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
使肥料利用率從30%—40%提高到60%—86%。并能有效減少農藥和化肥的施用次數和施用量.
滄州水肥一體化提升了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節水滴灌實施過程中旋耕、深翻、播種、覆膜、收割均為機械化,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
根據水資源短缺的實際情況,在農業生產和發展上始終堅持走節水灌溉的路子,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通過不斷推廣各種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田灌溉技術含量,擴大灌溉特別是滴灌面積,實現了節水增糧行動和省滴灌項目的快速推進。 來源:吳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