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內濕度不足,電腦就會自動發出指令打開噴滴灌系統,對棚內作物進行噴灌;光照不夠,系統又會控制大棚周圍的隔光膜自動卷起來……近日,筆者來到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周墅塘村的華圣鐵皮石斛種植基地,50余畝種植園內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通過物聯網技術的相關應用,整個園區實現了高度智能化管理。
基地負責人平建國介紹,今年是鐵皮石斛種植的第三年,產品也將進入豐產期。為了提升基地管理水平、加強產品質量,該公司于2013年引入了 “智能農業管理系統”。現在,整個種植園的日常管理僅需3名負責操作設備的技術人員。
在鐵皮石斛種植大棚內,筆者看到,每一塊種植區域都安裝了空氣、土壤等各項環境指標的監測設備,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棚內溫度、濕度、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以及光照強度。一旦棚內環境發生變化,監測設備就會自動預警并進行處置。此外,每個大棚內還安裝了高清監控設備,技術人員通過辦公室里的LED顯示屏,輕點鼠標就可實時遠程查看園內所有動態。
平建國說,引入“智能農業管理系統”的好處還不止這些,由于這套系統是開放式的,第三方群體也同樣能實時監測到產品的實際生長情況,這一功能,可謂一舉多得。
浙江科技大學的客座教授李振華是華圣鐵皮石斛有限公司聘請的合作專家。前兩天,種植園內的工作人員正對首批豐產的鐵皮石斛進行采摘。通過智能系統,遠在江蘇的李振華無需親臨現場,便可在工作人員采摘的同時,進行遠程指導,避免采摘過程中出現問題。
除了專家、教授遠程指導培育種植,通過網絡,訂購了鐵皮石斛的客戶同樣也能用這套系統實時監測產品的實際生長情況。平建國說,如此一來,親眼看到生長、采摘情況的消費者對產品質量也能更加放心。 來源:山西農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