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城區引洮供水工程總體布置圖。
管線鋪設既要節省路線,又要顧及施工操作,測量必須更加準確。
施工面上建設者輪班施工,晝夜忙碌。
在潮濕泥濘、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隧洞中,工人們每天都要步行上下班。
隧洞工程施工面小,爆破后幾臺出渣車不能停歇。
挖掘機和鏟車正在緊張施工,開挖渠道。
管道鋪設沿線到處一片忙碌的景象。
靠近城區的21公里管道鋪設已具雛形。
管線鋪設要穿越高速公路、河道以及石油管線,每段的施工都不能馬虎。
3月3日,在天水市秦州區關子鎮石川村的一座大山里,記者走進天水市城區引洮供水工程2號引水隧洞施工現場。隨著飛速旋轉的鉆頭轟鳴聲和爆破聲,近百名建設者圍繞在新增的4個斜井和進出口施工,日夜向這座大山深處掘進。
“2號隧洞是關鍵性管控工程,啥時打通,啥時整個工程才能貫通。”機聲嘈雜的井口,負責工程施工的甘肅水投天水供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云龍大聲說道,這段山體地下水豐富,且巖體破碎,施工難度非常大,為加快進度,目前4個斜井已全部進入主隧洞施工。
隧洞外,大型挖掘機和鏟車正在緊張施工。為解天水城區供水“燃眉之急”,靠近城區的21公里管線已提前施工,開挖渠道、安裝管道、焊接防護鋼網,一道“生命線”在大山深處延伸。
管線鋪設要穿越高速公路、河道以及石油管線,既要交叉作業,又要顧及安全,建設者無節假,晝夜忙碌,只為盡快解決缺水現狀,讓天水市民早日喝上洮河水。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而得名。然而,如今天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水量的五分之一,缺水,成為天水人的痛。時有發生的間歇性停水、高層斷水現象,既嚴重影響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制約了城市發展。
為解決天水城區60多萬人的吃水問題,打破缺水困局,2014年8月9日,天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投資14.82億元的城區引洮供水工程宣告開工。這一工程工期3年,建成通水后,可實現年供水量5548萬立方米,惠及秦州、麥積兩區的15個鄉鎮及街道80萬群眾,解決第二、三產業發展用水,將從根本上解決天水城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甘肅水投天水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綜合事務部主任楊斌告訴記者,在建設者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全長8.7公里的2號引水隧洞已掘進5.82公里。此外,3號隧洞、高橋頭引水樞紐工程等其他主要工程也在加快推進。
“引洮工程”是我省人民期盼了半個世紀的“圓夢工程”。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延伸項目,也是我省水利建設受益范圍最廣、引水渠線最長的民生水利工程。時隔五十余年,新一代引洮人重拾夢想,引“龍”騰隴原,將把汩汩洮河涓流引入天水,造福天水人民。 來源: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