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牡丹江市將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其中,建設“海綿城市”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為落實全會精神,目前牡丹江市已正式啟動了“海綿城市”規劃編制工作。通過多渠道籌措項目資金,高標準規劃、建設“海綿城市”,力爭到2020年將市區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依據國務院、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并結合牡丹江具體情況,牡丹江市在“海綿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將充分發揮牡丹江市區周邊江河湖泡數量較多、城市綠化美化水平較高的優勢,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陸續建設雨水控制性工程。
“海綿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生態為本、自然循環、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職能部門將充分考慮牡丹江市區四季降水特點,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措施,實現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通過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系統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市區雨水的積存、滲透和凈化,推動雨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牡丹江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依據國務院、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并結合牡丹江具體情況,牡丹江市在“海綿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將充分發揮牡丹江市區周邊江河湖泡數量較多、城市綠化美化水平較高的優勢,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陸續建設雨水控制性工程。
“海綿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生態為本、自然循環、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職能部門將充分考慮牡丹江市區四季降水特點,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措施,實現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通過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系統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市區雨水的積存、滲透和凈化,推動雨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牡丹江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