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蘭州網12月29日消息 南水進京一年來,大寧調蓄水庫、團城湖調節池、亦莊調節池實現蓄水,增加水面面積約550公頃。圖為碧波蕩漾的團城湖調節池。
北京廊坊合力供水新機場
北京行政副中心納入南水北調供水范圍明年夏天通州將“喝”上南水
在“喝水”上有些“先天不足”的通州地區,到明年夏天,“喝”水不易的問題將大大改善。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通州支線和通州水廠正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6月底之前通州水廠將具備通水條件,一期工程供水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屆時,通州地區居民將喝上南水,位于通州新城的北京行政副中心也被納入南水北調供水范圍,將獲得供水保障。
南水進京一年·最新動態
“先天不足”通州熱盼南水
南水進京的地下PCCP管道,從房山地下穿過,過了大寧調壓池,就改為地下暗涵形式了。繞五環一圈,從東干渠通州水廠分水口開始,則又出現了一段新的PCCP管道。這條蜿蜒而出的通州支線,為兩條直徑1米8的PCCP管,經8.9公里抵達通州水廠。建設完成后,將把南水北調輸水環路東干渠中的南水輸送到通州水廠,再至通州的千家萬戶。
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彤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通州在“喝水”上“先天不足”,在北京各地區中水源條件較差。通州處于北京地域的東南角,距離北京本地水源較遠(本地較大的水源密云水庫在北邊),屬于“末梢”。隨著新城建設的快速推進,通州的供水保障任務也日益趨緊,還不能完全滿足發展的需要。
目前,通州供水保障除了老的通州水廠每天可供水5萬方外,還有數個村鎮級小水廠,剩余的就是自備井了。此外,依靠朝陽北路供水管線調來中心城區水源,雖說這條管線設計能力有12萬方,但由于中心城發展也缺水,多年來一直沒有足額的清水流到通州。
“應該說,所有新城里,最熱盼南水北調水的,就是通州新城。通州水廠一期明年竣工,也將是支撐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最靠前一步的水工程基礎建設。”張彤說。
郭公莊水廠全部取用南水,日取水量40萬方。
明年夏天通州將“喝”南水
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水北調配套通州水廠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和密云水庫為水源,一期工程設計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二期達到40萬立方米/日規模,遠景達到60萬立方米/日規模。工程目前正在施工,建成后將為通州新城地區提供生活用水。
通州水廠建成后,供水能力將超過通州現狀所有水廠供水能力總合。通州水廠出水將接入通州地區市政供水管網,與現有水源聯合為新城地區供水,同時置換處于長期超采狀態的本地自備井水源,有效涵養通州地區地下水。從更遠期規劃看,通州供水能力建設還將輻射到周邊鄉鎮。
通州支線和通州水廠工程建成后,行政副中心及通州新城將納入南水北調供水范圍,達到中心城的供水水平,將大幅提升通州地區用水條件,為行政副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南水進京一年·遠期規劃
著眼新機場供水保障
南水進京已經滿一年,在保障首都水資源供給、增加水資源戰略儲備、減緩地下水下降速率、改善水生態環境等方面均發揮了積極作用,工程效益顯著。然而,北京水資源依然趨緊,在確保南水北調工程穩定發揮效益的同時,仍需“未雨綢繆”,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積極謀劃南水北調后續規劃,為產業結構調整、疏解非首都功能提供有力水資源保障。
張彤介紹說,早在2006年編制的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第一版規劃,更重視的著眼點是中心城和五個新城的供水保障。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重點鎮也越來越有供水改善的需求,下一步的后續規劃將著眼長遠,由新城帶鎮、鎮帶農村,讓新城建設的大水廠帶動周圍城鄉結合部的發展,推進城鄉供水均等化。
通州地區和新機場將作為后續規劃編制中兩個新的增長點。后續規劃將聚焦行政副中心和新機場,加快通州支線、新機場支線及配套水廠建設。其中,新機場區域跨越北京和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其供水保障將聯合“動用”北京和河北廊坊的供水工程。
此外,后續規劃擬推動京津冀三地水系溝通,促進區域協同發展。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研究區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和高效利用,實施南干渠與廊涿干渠連通工程,加快推進永定河連通工程。
擬打造東線調水通道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院規劃所副所長王萍透露,南水北調的后續規劃目前正在編制中。在新規劃的核心思想中,擬構建多源外調水的通道,構建首都外調水多元化保障體系。在此基礎上,本地輸配水工程和本地其他水源相結合,努力實現中心城區和平原區的新城都能做到“雙水源”——有本地水,也有外調水源。“畢竟只有一個源頭的外調水,有風險”。
目前,規劃研究的第二條外調通道為南水北調東線,未來將推動東線北延進京,提高北京外調水多源保障能力,最終目標是保證北京城能“坐擁”多元化的水源保障。
南水進京一年·數字
-通水一年來北京市累計收水8.7億立方米,超過中線工程調水總量的1/3,受益人口1100余萬,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以上。
-自來水廠“喝”水5.8億立方米,占城區自來水日供水量的六成以上。中心城區城市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至1.2。今年1-11月份,自來水廠利用本地地表水用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75億立方米。
-以南水北調來水為單一水源的水廠供水范圍內,自來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升,降為120-130毫克/升。
-2015年7月開始,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云水庫調蓄工程開始發揮效益,已累計向大寧、十三陵、懷柔、密云等水庫蓄水1.2億立方米,密云水庫蓄水量于11月突破10億立方米。
-利用南水北調來水,通過城市河湖及水源地等回補地下水1.7億立方米,其中,8月21日起向潮白河水源地試驗補水,回補范圍達24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最小回升5.42米,最大回升13.71米,平均回升7.5米。水源八廠水源井地下水位最大回升6.2米。
-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大寧調蓄水庫、團城湖調節池、亦莊調節池實現蓄水,增加水面面積約550公頃。
-完成105個單位157眼自備井置換,日置換水量4.4萬立方米,置換人口48萬人。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