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協召開的“實施城鄉居民飲用水污染防治行動”對口協商會。
“咱不能用花那么多錢處理好的飲用水,來刷馬桶啊!這得多浪費!”8月3日,在山東省政協召開的“實施城鄉居民飲用水污染防治行動”對口協商會上,一位來自濟南的群眾代表建議分質分管供水。副省長張務鋒表示,這一想法可在新建小區試點。
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馬春元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大約只有3%的水是直接飲用的,97%是生活用水。“咱們能不能大大提升飲用水的品質,不用把所有的水同樣處理,這樣也能降低水處理代價。”馬春元說,這就需要在終端進行分質供水。
參與城鄉飲用水污染防治對口協商的群眾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退休教授周恭勤也算了一筆賬。他說,濟南的日供水大約在65萬立方米左右,其中飲用水的耗費量最多占1/6,也就是濟南人每天大約喝10萬立方米水。“其余的都用來洗洗刷刷,家里最耗水的就數馬桶了。咱不能用花那么多錢處理好的飲用水,來刷馬桶啊!這得多浪費!”周恭勤建議實行分管分質供水,優質水用于飲用、做飯;劣質水、黃河水可簡單沉淀后用于拖地、沖廁所。
說起分質供水,省政協常委、省城建設計院院長劉俊福插話:“這個話題爭議40年了,至今沒解決。”省住建廳副巡視員孫松青指出,分管分質供水受限于管網,前幾年國家提出在新建小區建設中水處理設施,響應的也很少。
“如果大面積的管網改建有難度,能不能在新建小區做些嘗試?不能再拖40年啊!”副省長張務鋒說,“相關部門應該再研究一下,看看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