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合肥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會議上獲悉:到2016年,我市在水環境整治、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六個方面打造“一湖、兩庫、六河、多區”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格局。城市防洪標準將達到100年一遇,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33.08億立方米以內,計劃用水管理覆蓋率達到91%,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100%。
在水環境整治方面,我市將加大流域內企業廢污水排放治理力度和污水處理廠建設力度。到2016年,主城區污水管網覆蓋率達到90%,主城區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95%。在農村連片整治示范區內,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于60%,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不低于70%,村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不低于90%,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70%。
在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初步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構建河湖水生態保護體系。試點期內,每年在巢湖增殖放流鰱魚、鳙魚等魚苗1100萬尾、大銀魚卵3億粒以上,年均河道生態補給水量2000萬立方米。同時,在環巢湖周邊完成人工造林30萬畝。
在水資源配置方面,統籌城鄉供水,加快建設區域性調水工程。到2016年,城市供水能力達到220萬立方米/天,實現全市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全覆蓋。試點期間,實施龍河口水庫引水工程,完善駟馬山引江工程,建設工業水廠,擴大分質供水。
此外,我市將挖掘與保護三國故里、包拯家鄉、巢湖水下古城遺址、三河古鎮等地區歷史文化。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增加文化元素、人文景觀和民族民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