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是引發無錫飲用水危機的禍首,如何盡快消除涌入自來水管道的藍藻變質發臭,成為解決這場水危機的關鍵之一。6月1日20時,從無錫市太湖藍藻應急指揮部傳出消息,藍藻技術處理經實驗后取得決定性進展。無錫市民有望在未來幾天重新用上清潔水。
????5月31日,清華大學教授張曉健和助手來到無錫。隨后,專家組與無錫市自來水總公司水質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會商,重新制定應對方案。后來,從太湖取水口到制水廠7公里長的輸水管線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經測算,太湖水從取水口到制水廠有兩個半小時的流程,這給實施新方案提供了突破口。
????原先的方案只是在水源廠投放大量的凈化和吸附物質,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專家于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改進方案,改為在取水口投放大量的高錳酸鉀氧化劑,在2個多小時的輸水過程中,能氧化掉大部分致臭物質;在制水廠投放粉末活性炭,去除剩余的致臭物質,同時分解殘留的氧化劑。這一凈化程序的調整扭轉了被動局面。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17個小時的反復實驗后,6月1日上午7時40分,檢測數據顯示,制水廠出水的臭味被成功消除。這一關鍵性突破,為破解無錫市飲水危機帶來了希望。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太湖局部地區的藍藻對居民的飲水安全始終是個威脅。針對這一情況,有關方面加大了對無錫太湖藍藻的打撈和稀釋。據統計,目前每天打撈藍藻在300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