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將大力實施城市供水改造工程,努力讓群眾喝上干凈地下水列為今年5大幸福工程的第二位。在健康飲水工程實施中,該市創造性地改變傳統的統一給水方式,即對居民集中的小區和新樓盤建設管道直飲水,選擇優質地下水源,通過同程式全閉路循環管網送到千家萬戶;對居住相對分散的地區和建成25年以上的小區采用健康水屋、現制現售水和桶裝水進行供水。經過10年努力,2013年,該市成為國內首個基本實現分質供水的百萬人口城市。
為擴大健康水受益規模,包頭市今年投入1億多元推進城市健康水工程和農村牧區安全飲水工程,城市受益人口新增13.2萬人,農村牧區新增1.08萬人。2015年,將實現城區健康水工程全覆蓋,農村牧區自來水全面普及。
據包頭市水務局局長周志剛介紹,包頭市公共供水系統有黃河水、水庫水、地下水3部分水源,黃河水占供水水源的80%以上。而取用黃河水的畫匠營子和磴口兩個水源地分別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和80年代初。鑒于近幾年黃河水質變化較大,按照“利用天上水、開發地表水、保護地下水、治理再生水”的理念,包頭市開始重點打造“兩個基地”和“一個中心”:投資1.5億元完成小白河蓄滯洪區續建工程,打造工業和生態用水水源基地;加快畫匠營子水源二期工程配套設施建設,投資1億元完成磴口凈水廠改造主體工程,打造生活用水水源基地;建設西部地區一流的水質檢測檢驗中心,讓水質多一重保障。
目前,小白河蓄滯洪區續建工程已完工,為城市北部區和后山地區工業和生態用水提供7000萬立方米水源。作為包頭市最重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基地,二期工程增加了高密度澄清池、活性炭濾池、臭氧消毒等先進工藝,以提質擴容。還建設了2座調蓄水庫,庫容分別為一期360萬立方米、二期320萬立方米,在黃河出現高濁度水及上游出現水質污染情況下,可保證向城市供水1周以上。目前,二期工程已達到供水條件。
今年,包頭市還全面啟動水源置換工程。計劃2年內封停工業用地下水源井200眼,把工業所用地下水置換為黃河水,讓更多的地下水用于群眾生活飲用水。
周志剛說:“包頭城市每天的平均用水量在35萬立方米左右,畫匠營子水源地的蓄水能力設計庫容量為700萬立方米,實際蓄水量400萬立方米以上,加上地下水和昆都侖水庫做補充,黃河上游一旦發生水污染,我們的調蓄能力可保證居民正常用水1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