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烏魯木齊9月26日訊記者師巧梅報道:“過去,一個農民一年管50畝地的灌溉,都得不分白天晚上地忙活;2012年,我們在高效節水工程的基礎上,實施了4萬畝滴灌自動化控制和300畝智能化灌溉技術實驗,一個人管上千畝地都輕輕松松,通過運用滴灌自動化控制系統,已實現大棗畝均用水量由450立方米/畝降至380立方米/畝,節水10%至15%。同時每畝還可節省電費等生產成本150元左右,畝均提高經濟效益500元左右。”11日,在全疆農業高效節水信息化建設現場會哈密市現代農業園區滴灌自動化控制示范區觀摩點,哈密市現代農業園區書記丁葵向與會者介紹說。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自治區將農業高效節水納入民生工程,先后出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農業節水建設發展規劃、高效節水建設方案,確定了每年完成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00萬畝的目標。同時,加大投資建設力度,2010年至2013年,我區以農業高效節水為平臺,整合中央和自治區資金,共計投入53億元,累計完成高效節水1470萬畝。
今年,為提高南疆和部分地州補助標準,在沒有新增補助資金來源的情況下,我區將中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資金及專項資金和自治區高效節水補助資金捆綁使用,按照南疆、北疆、東疆等不同地域的經濟條件,分別落實每畝500元、400元、300元的補助標準。目前,已下達自治區補助資金8.7億元,已下撥中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資金及專項資金9.3億元。已全面完成高效節水建設面積300萬畝的任務。
“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改變了農民傳統思維方式,促進了農民分工協作,加速了勞動力轉移,促進了農民變市民,進而推動了城鎮化發展,加快了城鄉一體化步伐。”自治區水利廳農牧水利處處長王永增說。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新疆各族農牧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之一,也是當前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自治區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列入自治區重點民生工程來抓,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強督導檢查等,極大地促進了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2010年至2013年,我區共計投入25.9億元進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4年解決360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占全疆農村居民總人口的30%。其中庫爾勒市、瑪納斯縣、澤普縣等8個縣(市)實現城鄉一體化供水模式。
今年我區投入5.9億元資金,用于解決60萬農村人口和8萬學生的安全飲水問題,目前各項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10萬人已經從中受益。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改變了過去人挑馬拉的飲水歷史,水介質傳染病發病率大幅下降,將農牧民群眾從繁重的吃水勞動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產和建設中去。
一系列惠民舉措,大幅提升了各族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