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潔鄉村活動開展以來,廣西龍州縣在農村污水處理問題中不斷創新摸索,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的農村污水處理模式,尋求解決農村污水處理難題的有效方法,該縣清潔水源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龍州縣水口鎮上灶新村因地制宜采取分散式農村污水處理模式,以4戶為一個單位建設分散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池。處理池由鵝卵石、泥沙和深根植物組成,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植物根系吸等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目前,上灶新村45戶已建設15個污水處理池并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該村污水排放問題,極大的改善了該村生產生活環境。
2013年5月,龍州縣上金鄉聯江村那表屯村民主動投資投勞,將村子里的兩口池塘改造成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池,在池塘里種植本地水生植物,改善了村里的水源環境。
筆者在池塘前面徘徊,所見之處都是清澈見底的池水,一簇簇水生植物茂盛地生長著。
該鄉一名干部介紹說,實行統一的植物凈化吸收方式,利用排水道把污水排入植物吸收處理池,通過植物吸收作用來凈化污水,實現了低成本和生態環保的效果,適合處理農村污水問題,達到了清潔水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