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漿黑液變成優質有機肥,造紙外排水可養金魚,中段水回用節約大量清潔水資源……在山東泉林集團,一項項關于“清潔制漿”和“污水治理”的技術應用和成果展示,刷新著制漿造紙企業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通過密集科技創新和大投入的項目建設,泉林紙業一舉解決困擾造紙行業的普遍性污染問題,使企業甩掉“污染帽子”,跨入綠色發展行列,被業內成為“泉林模式”。
草漿造紙,污染一直是攻克難題。為打破污染困局,泉林集團與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經過十幾年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清潔制漿工藝,其核心包含精細備料、置換蒸煮、氧脫木素三個自主創新技術。三項技術的應用,最大限度去除了漿料中的無效成分,減少了進入環保處理系統的污染物負荷。
在精細備料工段,泉林集團發明錘式粉碎機圓筒篩旋風分離器等設備,實現了秸稈的分絲和雜質的分離,將雜細胞和塵土的去除率由傳統工藝的50%提高到90%,使進入制漿工序的無效成分大幅減少;置換蒸煮環節采用置換蒸煮工藝,通過熱黒液裝鍋、冷黒液置換,實現黒液在蒸煮過程中的循環,降低粘度,使黒液提取率由傳統的80-85%提高到92%以上,進入廢水的污染負荷減少;氧脫木素環節,泉林首次實現了氧脫木素工藝在非木纖維制漿中的應用,取得了不經過漂白工段即可有效脫除紙漿殘留木素的良好效果。同時,取消漂白工段,使洗滌用水減少40-50m3。更為重要的是,制漿過程取消漂白工段,還從根本上避免了有氯漂白過程可吸附有機鹵化物AOX的產生。
草漿造紙,污染一直是攻克難題。為打破污染困局,泉林集團與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經過十幾年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清潔制漿工藝,其核心包含精細備料、置換蒸煮、氧脫木素三個自主創新技術。三項技術的應用,最大限度去除了漿料中的無效成分,減少了進入環保處理系統的污染物負荷。
在精細備料工段,泉林集團發明錘式粉碎機圓筒篩旋風分離器等設備,實現了秸稈的分絲和雜質的分離,將雜細胞和塵土的去除率由傳統工藝的50%提高到90%,使進入制漿工序的無效成分大幅減少;置換蒸煮環節采用置換蒸煮工藝,通過熱黒液裝鍋、冷黒液置換,實現黒液在蒸煮過程中的循環,降低粘度,使黒液提取率由傳統的80-85%提高到92%以上,進入廢水的污染負荷減少;氧脫木素環節,泉林首次實現了氧脫木素工藝在非木纖維制漿中的應用,取得了不經過漂白工段即可有效脫除紙漿殘留木素的良好效果。同時,取消漂白工段,使洗滌用水減少40-50m3。更為重要的是,制漿過程取消漂白工段,還從根本上避免了有氯漂白過程可吸附有機鹵化物AOX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