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內澇:想一切辦法增加調蓄水功能
對于城市內澇的整治,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說,城市內澇有歷史的因素。“我們有一個說法叫內澇經濟,治理內澇不可能像西方一樣,將下水道拓寬到兩輛汽車能同時開過,那樣耗費的資金很大,對政府的壓力也很大。”
他建議,要通過機制的引入減少經濟的投入,讓運營管理優于建設,比如深圳龍崗,5000多公里的管網是委托專業公司管理的,何時排泄等要有專業管理,可供東莞學習。
“雖然城市內澇不可能完全解決,但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周琪說,今年很多國內很多城市都可以“看海”,目前,只要日超200毫米降水,城市都會內澇嚴重。
所以,在城市建設的時候,要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調蓄水功能,地表河流以及小湖泊就要保留,多建綠地;在城市低洼處不可以建重要工程,可以考慮低洼處建公園停車場等,洪水期時可用作蓄水用;選擇透水性強的地磚,如用石子鋪路,下雨的時候,水能夠直接滲透到地下,增加了地下水。
水價調整:召開聽證會不是有效溝通
目前,東莞的水企運營困難,有消息透露,明年會適當地提高水價,水價問題讓社會公眾對水務行業形成了極大的關注。
傅濤說:“水價不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供水是公共服務,是基礎建設,國家物價局也不允許水價過高。”他認為,提高水價不僅僅能補充政府財政的不足,還利于改變東莞的產業結構。如果東莞的水價比其他城市低,耗水行業會涌到這里來,實際上對東莞當地環境不利。而且,水價過低,水質很難保證,所以水價的原則是要跟當地的經濟水平、定位相一致。
如何做到水價上漲而老百姓不反對?傅濤說,有效溝通是最好的方式。
“我們這個行業在水價的問題上很少主動溝通,沒有營銷部門。石油部門漲價前是需要統一部署的,要宣傳電力緊張、煤油漲價。但地方政府自來水公司就想著把物價局搞定了就提價,忽略跟老百姓的溝通。”
傅濤說,召開水價聽證會不是溝通,一般來說贊成的人不會來聽證。水價是政府、企業、老百姓三方的博弈。讓老百姓接受漲價,需要把供水行業的現狀、問題,坦蕩地與老百姓溝通,要讓社會知悉,價格決定了水質、服務、安全性。他說,媒體就是一個好的溝通平臺,因為現在的媒體已經非常理性了。
水務改革:注重公共服務 強化社會管理
東莞現有市鎮村三級水廠,產權關系復雜,管理混亂,水務一體化是必然趨勢。
傅濤說,水務一體化在東莞大市區已經形成,而在鎮村還沒有完成。水務改革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加強宏觀調控,統一管理水資源;二是注重公共服務,強化社會管理。
“東莞有些鎮的經濟發展得非常好,已經建立一些水廠,并有了自己的水資源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到統一管理?最關鍵的是要做到淡化產權,鎮村的私人自來水廠等設施建設,能收歸共公有就收回來,收不回來的就不強求,產權歸私人。供水公司要明確產權和責任的關系,產權歸你,但是首先強調的是責任,而后才是利益。”他說。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