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從媒體上讀到一則消息:地處浙南的蒼南縣靈溪鎮鎮政府和蒼南水司相互頂牛,致使靈峰村500村民斷水三年。
政府與水廠頂牛的原因是:政府由農村改水工程投資建設施工的供水管自來水公司認為達不到使用標準,而自來水公司負責建設施工的供水管鎮政府驗收通不過。各有各的標準,各有各的尺度。于是,大家都把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擱置三年,聽任早已埋設好的供水管網無法在第一時間履行自己的使命。
一直以來,“農村改水”這個詞組叫得很響亮,但這是指特定歷史階段,亦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城鎮供水事業無法跟上城市經濟建設發展的步伐,導致自來水供需矛盾比較突出,供水管網無法延伸到城郊結合部,更難以將自來水送到城市周邊村鎮的情況下所采取的“應急”辦法和臨時舉措。在這樣的特定歷史背景下,農民的飲水問題就被提到各地村鎮政府的議事日程,地方的水利和衛生部門也競相加入,就近取水、簡易制水、用非專用水管輸水和不按戶裝表用水,正是那個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當然,我這樣說,決無否定“農村改水”曾經發揮過它為改善廣大農民用水情況的意思,而是說,在當下,假如我們還停留在“農村改水”這個曾經的“輝煌”上“沾沾自喜”,繼續熱衷于小打小鬧,以解決局部用水困難為目的,這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廣大農民從根本上改善用水狀況的迫切要求了。
“農村改水”,這是個主謂結構的固定詞組。它的解讀就是農村改變用水習慣的工程,即過去是直接取用河水、湖水、塘水、溪水或井水,由于這樣的水未經過凈化處理,很不衛生,許多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村就因水制宜,建起了小規模的簡易水廠,并把自來水通到了農村的各家各戶。也就是說,“農村改水”是一個完整的制供水概念。所以我們只要一提到“農村改水”,那個簡陋的小水廠就會立刻閃現在我們的腦海。
但現在是將城市自來水廠生產的自來水直接供應到偏遠村鎮的千家萬戶,讓農村也享受與城里人同質同價同管網同服務的自來水,如再將這樣的用水改造也叫“農村改水”顯然欠妥。它的準確定義應該叫“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這個“一體化”的主體當然應該由具有各種資質的城市自來水公司來完成。
我這樣一解釋,就能對本文開頭所說的“頂牛”事件的是非找到準確的答案:那個靈溪鎮還抱著“農村改水工程”這個有點過時的詞組不放,它就可以把喏大的一體化工程包給形形色色的施工隊。真不知道那些供水管網在通水以后是不是由供水企業來養護和維修!
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是提高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的科學決策,更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筆者在網上查找,其實靈溪鎮就是蒼南縣縣政府的所在地,靈溪鎮的所謂“農村改水”完全應該納入“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整體規劃之中,整個工程理應由蒼南水司牽頭實施?,F在將這個工程一分為二,各干各的,最后引發“頂牛”事件的結果,這就不足為怪了。
“農村改水”與“城鄉供水一體化”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今天的所謂“農村改水”都應該納入“城鄉供水一體化”的范疇,都應該納入城市水司的總體規劃。地方政府可以負責牽頭,它承擔的是監督、協調和保證意義上的行政領導,而不是權力的越位和直接組織施工。從靈溪鎮鎮政府和蒼南水司相互頂牛的事件看,“農村改水”在時下的中國農村,還有不小的市場,而“城鄉供水一體化”這個與中央關于加強城鄉區域統籌,提高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精神完全一致的戰略性舉措還遠沒有被一些縣(市)級政府所接受,還遠沒有深入人心。利益的誘惑驅使一些地方政府對此還不想放手。鑒于此,我們的供水企業還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在如何宣傳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步伐方面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