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我國農村飲用水微生物普遍超標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8-2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無  瀏覽次數:308
      陜西漢中西鄉縣峽口鎮文溪村,一條堰渠自西向東流淌著,水面上白沫,樹葉、飲料瓶、塑料袋甚至涼鞋等各色雜物“隨波涌動”,水渾濁發黃,并散發著陣陣腥臭。

    就在一個月前,沿河的村民們還天天喝著這條渠里的水。

  這條渠源起漢江的一條支流牧馬河,沿河的村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吃水、做飯、洗衣……幾輩人都是靠這條渠生活。可是“人畜糞便也淌到這里,死牛死羊也扔到這里,煮出來的米飯都有一股臭味。”

  直接從河道、坑塘、山泉、水庫等水源地取水,供水設備簡單,幾乎沒有凈水處理設施,水源水質監測基本處于空白……這幾乎是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供水環境的真實寫照。

    今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并公布了《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其中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對出廠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的水廠全面進行升級改造,預計總投資4100億元。

  一場水廠的提標改造將正式拉開大幕。

  但對于占中國人口70%的農村地區來說,連基本的水廠尚未普及,提標改造則更加遙遠。

  資本浩大,卻仍不知有幾許能真正來到若文溪村這樣的地方。就算是有些資本到達了當地,在分配格局中也出現了“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狀況。

  微生物普遍超標

  和1985年的舊版國標相比,今年7月1日強制執行的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下稱“新國標”),將指標由35項提高到了106項,與世界上最嚴的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此前曾表示,若以新國標為標準,2011年全國設市城市和縣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樣達標率為79.6%。

  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于飲用水的水質要求可概括為四個字:安全衛生。其指標之一就是生活飲用水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所含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感官性狀良好,應經消毒處理。

  和主要是工業污染嚴重的城市不同,在中國農村地區,微生物超標恰是最普遍的問題之一。

  這些污染生活飲用水的微生物主要來自水源地無序排放的人畜糞便、醫院的污水以及腐爛的動物尸體等。

  本報記者在西鄉縣了解到,大部分村子并不具備排污管網,農戶的生活污水大多“放任自流”到自然環境中。

  在西鄉縣柳樹鎮小豐村,還有將近20%的村民用水來自于水井。一口水井供周邊數十戶人家使用。本報記者在一口井邊看到,水質渾濁,樹葉等雜物漂浮其上。一位村民說,這水井的水也并非地下水,主要是地表水匯集于此。每天要靠人挑水,全家燒飯、飲用都來自于此。

  微生物指標超標,其結果就是很容易引發傳染性腸道疾病。

  “稍微沉淀一下,燒開了喝,急的時候也直接喝涼水。”據該村村民說,每到春秋,就是村里孩子腹瀉的高發季。

  NGO國際計劃(中國)西鄉縣辦公室副主任周崇國告訴本報記者,經過檢驗當地水大腸桿菌數嚴重超標。

  據贛州市水文局專家的一項估算,全國農村生活污水年排放總量約為108.2億噸,同時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運處理系統,污水大多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或沉積在村邊溝渠和村莊地面,降雨時最終被沖刷進入水體。

  地理困境

  集中供水率低是導致農村地區飲水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不利的地理環境。

  西鄉縣地處秦嶺和巴山之間,大部分村莊坐落在山區,村戶居住十分分散。放眼崇山之間,高高低低、溝溝岔岔里都坐落著零星的農家。一個村子往往就被分割成不同的幾個部分。

  以沙河鎮苦竹村為例,該村有村民1200多人,共340多戶人家,分成5個小組。較大的組有百十戶人家,小的只有30多戶。其中最集中的只有第一組的30多戶人家,其余的都散落在山里。要想集中供水,每個小組都得單獨擁有至少一個水源。

  如此分散的布局,要從水源地鋪管網到各家各戶,顯然不容易。

  峽口鎮文溪村第六組有大約130戶人家。大約一個月前,剛剛通上自來水。該項目是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共享水資源”西鄉縣項目中的一部分,“國際計劃(中國)”具體實施完成。

  文溪村六組峽口鎮工程的實際投入約為96000元人民幣,其中阿特拉斯-科普柯投入約56300元人民幣。

  峽口鎮文溪村第六組分管該項目的副鎮長告訴本報記者,由于成本較高,這不到10萬元實際上也只能解決130多戶人家的用水問題。

  阿特拉斯-科普柯(中國)此次對西鄉縣共投入約90萬元人民幣,項目惠及1500名村民。

  “沒辦法,每家每戶太分散,管網要足夠長,施工難度也很大。”上述副鎮長說。目前,仍然有個別偏僻的獨門獨戶沒法覆蓋。

  項目難獲批

  “我們巴不得多做一些項目,但申請的很多,真正落實下來的很少。”苦竹村村支書董廷福告訴本報記者。

  按照規定,類似的飲水項目首先要向所在縣的水利局申報。而水利部門評估的標準之一就是受益人群的多少。

  因此,覆蓋人群比較少的項目,獲批的機會就相對較小。

  “僧多粥少,在我們西鄉鎮,類似小范圍的飲水項目太多了,而鎮里、縣里每年批復的項目數也是有限的。”董廷福說。

  以沙河鎮為例,全鎮共20多個村,每年大約只有一半的項目被批復。根據村子的大小不同,獲得資金也不同,“最多不能超過10萬元人民幣,”沙河鎮紫荊村監督委員會主任黃啟賢說。

  近年來,當地政府倡導綜合開發,也就是將飲水、灌溉等其他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整合之后,進行投資,其目的是對村莊進行整體改造。

  對于能夠獲得投資的村子來說,這自然是一個綜合發展的好機會。

  可是,本報記者從多位村干部處了解到,優先獲得投資的往往并非是最困難的村子,反而是已經發展相對較好的。

  “綜合建設也是為了樹立典型村,政府也是要臉面的。”一位村干部說。可這樣一來,導致“好的地方越來越好,落后的地方越來越落后”。

  與此同時,政府資助并不能覆蓋項目的全部金額,最多達到50%,剩下的還需村民自籌。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村莊來說,這也是一大難題。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