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設施灌溉作業現場(栗志安 攝)
走進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的高標準農田,平整的農田集中連片,數十個微噴灌馬力全開,全方位進行灌溉作業,大量噴頭將細密的水花均勻地灑在田間,有效應對干旱天氣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微噴灌全方位進行灌溉作業(栗志安 攝)
面對不可控的天氣,不僅要算“用水賬”,還要算“節水賬”。“過去,我們澆灌一畝地要用50立方米的水,現在通過鋪設噴灌、管灌等節水設施,一畝地只要30立方米的水,節水率達40%左右,節肥10公斤。”合作社負責人黃曉松介紹說,合作社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的762畝農田都安裝了“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設備,只需操作農田邊的控制開關,便可以實現自動化施肥、噴灌,省時省工還省力。同時,還可以利用手機視頻監控APP,通過田間智慧氣象站,遠程監測空氣溫度、濕度、光照及土壤溫、濕度等,并根據這些數據,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大學生職業經理人利用手機APP查看灌溉情況(栗志安 攝)
“墑情不太好,更得提高水分利用率,科學灌溉有助于提高芽苗存活率。”大學生職業經理人王佳柳在監測土壤濕度、玉米籽粒播種深淺等情況,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灌溉,提高玉米出苗率。
大學生職業經理人指導農戶科學抗旱(王濤 攝)
為有效應對旱情,望都縣農業農村局還選派大學生職業經理人和農技骨干力量組成了8個技術指導小組,深入8個鄉鎮面對面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保障,協調抗旱中遇到的問題。并充分發動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滴灌、噴灌、微噴灌等技術及時增墑補墑,確保精準用水,提高抗旱澆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