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慧水務平臺,比較流行的是SOA(基于服務對象)架構,而在此架構下,是在細節中見水平。
試舉例二
GIS系統中,判斷出供水管網漏點之后的搶修決策方案優化中,需要對停水區域的用戶數據進行分析,以評價社會效益;需要對搶修工作量、管材應用等方面進行分析,以評價經濟效益。確定邏輯關系簡單,難的是量化指標與權重必須符合現實。比如停水區域中用水戶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學校、醫院、政府機關等單位,以及區域中的所有用水戶的基本信息,這些內容在決策中的優先程度,是需要管理公司或是水務公司來明確的,而不是軟件供應商!甚至于有些決策系統中,可以設置用戶的一些個人重要身份信息,如人大代表、政府官員等。所以一個好的智慧水務平臺,必然是優秀的軟件代碼與平臺專業的管理思想與手段。
智慧水務作為融入“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它的商機已經來臨。不久的將來,也必然形成一些相關的產業鏈,也必然導致軟件與硬件的融合,平臺與平臺的融合。供應商與水務企業也必然發生一些悄無聲息的變革,只是在這場變革中,誰能夠在巨響來臨之前,看到那道火光。我想,只有那些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先知先覺者們,才是智慧水務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