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考河“姐妹”沙江河將變身濱水公園
再生水廠出來的水清澈見底,可用來養魚灌溉。記者 程勇可 攝
沙江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近日取得重要進展。占地4.46公頃的廣西首座全地埋式再生水廠經過調試運行后順利出水,汩汩清水流入沙江河,有利于竹排江水質的治理。同時,沿岸將打造融入壯鄉風情的特色步道景觀。預計明年1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
沙江河將建壯鄉風情景觀
沙江河是竹排江流域上游支流,和那考河分別位于一西一東。其水流匯入茅橋東湖,最后進入竹排江流域。多年來,沙江河由于河道范圍內建筑物隨意搭建,侵占河道,造成行洪不暢,雨季時易發生內澇。同時,兩岸缺乏污水收集管網,生產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體受到污染。
為改善沙江河水質,南寧去年啟動沙江河流域綜合整治PPP項目。項目于2017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現在處于調試運行期。預計明年1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項目的建設范圍上游為城市快速環路南側與羅傘嶺水庫溢洪道接順處,下游至長堽路北側與已整治的竹排江銜接,河道總長8.6公里。
沙江河上游以水源涵養和生態保護為主,濕地景觀面積約為6.21萬平方米,設計融入壯鄉風情。沿岸將打造生態自然且極具野趣的觀江步道景觀。下游將打造成既適合市民健身活動,又滿足親子活動的集壯鄉田園風光和休閑活動為一體的特色景觀。
再生水廠出水質量可養魚
如今,沙江河邊道路已經硬化,昔日狹窄的排污渠變成一條寬約20米的河道。雜草和各類垃圾已不見蹤影,河道已經安裝了河底石籠和石籠擋墻。原本烏黑腥臭的水體,變成干凈流淌的水面。河道兩岸的景觀也正在抓緊建設,將在今年底前打造成為具有壯族元素的濱水公園。
經過一年的建設,再生水廠于近期調試運行。河道沿岸229個污水直排口連入管網,截流后的污水被送到廠里凈化處理。污水廠每天可以處理污水5萬噸,所有污水都要經過5道工序處理。9月30日,再生水廠順利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排放一級B標準,可以用來養魚、灌溉。
水廠建成后全部埋入地下
項目承建方南寧北排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懷波介紹,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等目前基本上實現。整個項目已經完成了80%,水質能夠達到一級B標準,再過一個月左右就能達到一級A+,到年底將呈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效果。
和別的污水處理廠不同的是,該項目再生水廠將在建成后全部埋入地下。“雖然是全地埋水廠,但是安全性是有保證的。水廠的溢流口高于河道,下大雨的時候水不會淹沒水廠,能夠適時地溢流出去。”高懷波說。
南寧市海綿水城辦邕江科科長郭添模認為,再生水廠順利出水意味著整個流域兩岸的一些直排黑臭水體的排口都得到了有效收納、進場,沙江河和那考河同為竹排江上游,兩條河流都消除了黑臭水體,將有利于竹排江水質的治理。這是繼那考河后沙江河項目再生水廠建設完成達到了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