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水務執行總裁于龍接受搜狐財經采訪,暢談企業發展戰略,提及公司業績時,于龍表示:“云南水務的快速增長縱然與體量較小有關,但是每年幾百萬噸的增速也是很難得的。”
而市場對云南水務的看好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強勁發展勢頭。2016年10月18日,香港招商證券首次給予云南水務買入評級,近期,輝立證券一直維持對其“買入”評級的判斷。去年12月初,于龍在場內斥資124萬港幣增持公司股票54萬股。
作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于龍在環保及水務行業、市場開發、項目管理、投資資本管理及風險控制管理等領域擁有超過13年的從業經驗,為國內較早從事MBR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專業人士之一。
從2011年于龍接手公司開始,云南水務就逐漸從“傳統水務投資公司”向“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的定位轉變。在保持原水供應、自來水供應、污水處理等涵蓋水務行業全范疇的“大水務”模式的同時,云南水務近年來持續在固廢處理領域發力,并以云南省為立足點,逐步向山東、黑龍江、河南、江蘇、福建等十余個境內其他省份以及東南亞進行布局擴張。
于龍向搜狐財經表示,上市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公司要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PPP 投融資模式”推廣的契機,致力成為立足云南、面向全國、走向東南亞及南亞,擁有核心技術及強大投融資能力,具備核心競爭力及社會影響力的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
2016年,云南水務收購了新加坡Greentech Energy Solutions Pte.Ltd公司,并在印尼成立了PT Yunnan Water Utilities Indonesia公司,通過該兩公司投資印度尼西亞生活垃圾處理及水務等環保項目;2015年,云南水務收購泰國PJT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垃圾發電業務,擁有泰國普吉島市政局的垃圾發電特許經營權。布局東南亞地區,使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是云南水務正在執行的海外發展策略。
PPP項目是2016年云南水務發展的著力側重點。其實業內人士所周知的事實是,云南水務在PPP概念提出來之前就實踐政企合作的模式,已經形成云水特色。于龍表示,PPP模式是一個大趨勢,未來云南水務會增加PPP模式的項目投資。在他看來,目前PPP模式整合社會資本,量級很大,社會資本也需要好的項目去釋放。但他也建議要把償還、法律關系以及條款等制定清楚,在此基礎上PPP模式會發展得更快。
很多城市的自來水的問題是管網問題,污水排放的標準完全可以提高
水是生命之源,自來水供應和污水處理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于龍在接受采訪時坦陳,這與環境承載力息息相關,隨著環境承載力的改變,相關標準和技術也應該隨之提升。
于龍表示,目前來看,自來水供應的問題不在供水端,而在管網。“通常,自來水的出水很好,進了管網又產生了二次污染,解決飲用水水質問題的關鍵在于終端,把管網都改掉是一個特別巨大的工程,那么我們可以怎么做呢?在城市管網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從兩頭解決,終端用戶可以用小型凈水裝置去保障、改善水質,這是云南水務所擅長的。”
而相關標準也在提高,“比如說衛生部以前規定36項自來水檢測指標,這在以前工業污染不嚴重的情況下是合理的,但現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比較嚴重,所以衛生部對水質檢測增加到了106項指標,標準也大幅度提高。”
于龍同時表示,改善水環境就要回歸技術手段,近百年以來環保技術的革命都是材料的革命,云南水務恰恰擁有了這樣的技術——膜技術。“我們超濾膜的過濾精度是0.01微米,微濾膜是0.1微米,理論上講0.1微米細菌都過不去,通過超濾膜過濾的自來水濁度幾乎為零,采用MBR微濾膜技術進行污水處理的出水水質就比一級A標準好”。
轉變單純國有水務公司的思維定式
與各上市水務公司相比,云南水務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來業績增長強勁。于龍把原因歸結為機制靈活。
2011年6月,于龍加入云南水務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整體經營及管理、戰略規劃及業務發展。從純國有的企業到機制靈活規范的上市公司,于龍主導的云南水務上市進程十足不易。
據了解,公司開始改制時并不順利,雖然確定了上市的目標,但各方多持觀望態度。于龍決定拿業績來說話,他當年確定了云南水務的盈利目標,2011年要完成7500萬盈利,2012年完成1.5億的利潤,2013年完成3個億盈利。
“第一年順利做到了,第二年完成了1.58億,第三年完成了2.85億,這樣一來大家明確感覺到這個路子是對的。公司曾是一家融資困難的虧損企業,團隊沒有變,但模式變了,方法變了,便開始扭虧為盈,一年一年的結果出來之后,各方的疑慮逐漸沒有了,公司發展逐漸進入快車道。”于龍表示。
于龍表示,企業改制之后,雖然還是國有控股,但機制和模式非常靈活,再加上團隊的專業能力,使得企業業績增長強勁。
他以集團旗下子公司大理水務公司扭虧為盈的案例舉例說明,大理水務被收購之前是一個有近50年歷史的老國企。作為的純粹自來水公司,項目不多,供水量固定,人員編制比較臃腫,沒有新的投資,當年虧損嚴重。于龍要求公司改變思路,從城市供水的角色轉向參與城市建設的環保投資公司。“這樣起碼會增加新的項目和收入,減少人員分流負擔,同時政府也會覺得這是一個具有投資能力并幫助解決問題的企業。”于龍表示。
而事實印證了于龍思路的準確。大理水務在2012年盈利1020多萬,2013年實現盈利4371多萬。目前云南水務通過大理水務在大理投資約45億,近期又中標了洱海主要入湖河道綜合治理PPP項目,該項目將對38條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及運營管理。
全產業鏈和全球化布局
在于龍的設想中,公司未來應該成為一家在國內無論技術、資金還是規模各個方面領先的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上市之后,云南水務圍繞“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的定位,緊扣城鎮水務和固廢處理兩大業務板塊,加大對全產業鏈的布局,并大力開拓全國及海外市場。
據于龍介紹,上市前,云南水務有一兩個小的垃圾處理項目,不敢輕易講是一個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現在公司主營業務已成功從水務領域擴展至固廢處理領域,囊括污泥處理、餐廚垃圾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醫療廢棄物和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理等。
“這樣我們才定位成一個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于龍表示,固廢處理項目在公司業務的占比將逐步增加,固廢項目全部落地之后大約占企業總資產20%到30%左右。
與水務、固廢處理兩大業務板塊全產業鏈布局同步進行的是開拓國內外市場的戰略布局。
于龍表示,原來云南水務百分之百業務在云南,今后,云南省內業務占比會不斷降低。2016年云南省內的營業收入和體量占比可能不會超過40%,2017年會更低。
于龍告訴搜狐財經,云南水務在上市前的策略是繞開發達地區,主打西南、西北市場。“在沒有足夠實力的時候,不要去碰北上廣等現金流很好但同時競爭成本太高的城市項目;有些省份比如說西南西北等相對落后,但是項目落地需求很大,同時政府對相關項目的補助比較可觀,最終效果并不比發達城市收益差,先快速地把這些地方占領,才有力量和競爭成本比較高的城市政府去對話。但是企業上市之后,就要回馬到發達城市,西南西北地區是公司的增量,但是發達地區有好的現金流。”
上市后,云南水務依托技術、資金雙輪驅動,已在國內建立并做深做透新疆、山東、福建、江蘇、湖南、黑龍江、云南等主要市場根據地,形成了依托根據地輻射周邊的發展態勢,并將業務拓展至浙江、廣東、河南、河北、貴州等多個省份。
同時,云南水務緊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及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的重大機遇,大力開拓國外市場。于龍表示,環保市場和人口有關系,人口越多的地方,相應的污染源就會越多。云南水務全球布局戰略第一步瞄準東南亞地區,并取得了較大突破,現形成以泰國為重要市場據點輻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的布局。
自成立以來,云南水務實現了多次成功的跨越,機制體制創新、混合所有制改革、香港上市,從省屬國企到全球布局的城市環境服務商,云南水務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打造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戰略新格局,在業內的品牌形象與影響力不斷提升。未來,云南水務的發展更加值得關注與期待。 來源:搜狐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