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水十條”開啟了環境治理效果時代。行業政策和市場知名專家、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曾多次表示,基于對效果的追求,很多具有獨到技術、可幫助政府或企業客戶真正解決環境問題的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未來,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而勝科集團建造的南京國際水務中心就正迎接著這個以效果為導向的創新時代。
勝科的供水及污水處理業務遍布全球五大洲,擁有近900萬立方米/天的水處理及供水能力。勝科目前在中國10個省級地區運營有16個水務項目,主要為工業用戶提供全面的水務解決方案。江蘇省張家港保稅港區和山西省長治市的綜合水務管理項目獲中國和新加坡政府評為雙邊水務國家級示范項目。依托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綜合項目,勝科成立南京國際水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據南京國際水務中心總經理黃偉杰博士介紹,中心的產業定位是幫助世界各地的水務科技企業將他們創新的水務及污水管理技術在中國進行商業化,這將吸引更多國外水務技術公司來華投資,并協助有前景的擁有創新水務技術的中國公司“走出去”,進行海外布局,尋找國際市場的商業機會。
中心建筑面積34000平方米,可直接供企業辦公面積為22000多平方米,預計2018年完工,規劃有技術孵化平臺、用戶對接平臺、科技金融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技術創新中心五大平臺。黃偉杰介紹,中心將重點關注那些已經完成基本的技術研發,并在一些地方開始但還沒有大規模應用的技術,依托勝科在中國的資源,為他們提供引進、交流、推廣及業務對接服務。并盡力整合一些可以實現產業鏈合作的企業,一起為客戶提供生物處理、污泥、零排放、系統優化與監控、深度處理等領域更為深度的解決方案。對于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技術,中心也有專門的投融資中心,進行資本服務,促進技術落地。
黃偉杰介紹,中心正在和一些國內國際高校進行技術溝通和洽談,2016年7 月12 日,南京國際水務中心分別與南京工業大學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學國家環境保護有機化工廢水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除了南京的這兩家研究機構,新加坡國立大學水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國家水務機構—公用事業局(PUB)等也打算入駐水務中心。它們與中心于2016年3月26日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11月30日,南京國際水務中心又與新加坡Optiqua 公司、加拿大Pure Technologies公司、挪威Breivoll(BIT)公司和新加坡益科威集團成功簽訂意向協議。這四家公司對南京水務中心的概念非常贊賞,并表現出入駐中心的強烈愿望。中國水網受邀出席簽約活動,并與四家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了現場對話。四家公司各有自己的獨到之處:Optiqua公司主要提供水質及污染物在線檢測服務,Pure Technologies公司和Breivoll(BIT)公司則分別以PCCP狀態評估和市政管網內檢測技術,及診斷聲共振技術(ART)為客戶提供管道預警和檢測服務,益科威集團主要生產、銷售食品資源化設備。
因為共同看好中國,四家公司希望借助南京水務中心搭建的平臺,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拓展市場。
Pure Technologies公司總經理王五平希望可以借助南京國際水務中心吸收到更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發展理念,找機會形成強強聯合,為客戶形成更具綜合性的解決方案。Breivoll公司首席執行官Mark Bond則有意向在中國大陸成立一個分公司,希望借助勝科的整合推廣平臺,明年可以落地在中國的第一個項目。益科威已在天津中新生態城有部分應用。未來,益科威希望以南京生態科技島為基礎,進行設備和產品應用實踐,逐步了解并拓展中國內地市場。而Optiqua公司Kasey Ma介紹,他們也正在和南京國際水務中心協商合作事宜,并已經和中國幾家大中型公司洽談經銷商協議,明年會在中國市場全面啟動,以南京國際水務中心為基地,向中國輻射。
為了幫助入駐南京國際水務中心中的水務公司進行新技術測試和適應性體驗,勝科將允許第三方水利技術研發企業使用其在中國境內的16個水務資產進行技術試驗,使研發項目從試點測試階段走向市場準備階段。勝科還投資建設了一個高規格的靈活實驗室供企業使用。
黃偉杰介紹,按照規劃,未來,中心希望不僅引入技術供應方公司,也希望引入一些設計方、工程公司、設備公司等,形成一個涵蓋產業鏈上下游,包含中國和國際水務公司、政府機構和科研機構的生態系統。 來源:中國水網